淮南子

作品数:2713被引量:2581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高旭丁立福戴黍王效峰方国武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胜母与朝歌
《文史知识》2020年第3期112-114,共3页富金壁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砺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县名胜母而曾子不入,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日人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谓《水经注》廿五、《淮南子·说山训》、《说苑·谈丛》、《盐铁论·晁错》...
关键词:淮南子 《史记集解》 
中国古代的虚拟动物
《文史知识》2014年第8期65-70,共6页潘薇薇 
汉民族先民们一直用"龙凤呈祥"来寄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又称"龙的故乡"。龙与凤都是被建构出的虚拟动物形象,在先民的想象中不断被神圣化,最终上升为民族图腾。以龙与凤为代表,中国古代的虚拟动物还有很多,本文根据对《山海经...
关键词:神异经 《淮南子》 见则 一百五 神话故事 东王公 神圣化 冉遗鱼 不死之药 董斯张 
《大唐西域记》:历史、故事与传奇(一) 三兽之塔:玉兔何事居月宫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14年第4期101-106,共6页王邦维 
嫦娥奔月和月中玉兔的故事,在中国己经流传了很久。故事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怎么来的,不是很清楚。现在可以找到的最主要的根据,是西汉时代写成的《淮南子》,其中的《览冥训》一章,讲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以奔月”,...
关键词:《大唐西域记》 故事 历史 传奇  《淮南子》 嫦娥奔月 西王母 
庾信《哀江南赋序》讲录(第五讲)
《文史知识》2014年第2期59-64,共6页叶嘉莹 
“鲁酒无忘忧之用”,“鲁酒”是滋味淡薄的酒,这个典故出于《庄子》。《庄子·胠箧》说:“鲁酒薄而邯郸围。”为什么鲁酒薄而邯郸围呢?许慎《淮南子注》说,楚会诸侯,鲁国和赵国都献酒给楚王,鲁国的酒滋味淡薄,赵国的酒滋味醇厚...
关键词:江南 庾信 《庄子》 鲁酒 赵国 滋味 淮南子 鲁国 
苏秦之死与六国之亡——纵横家的故事(三)
《文史知识》2011年第9期65-68,共4页谷振诣 
六国亡于强秦是事实,苏秦死于反问很可能是事实。基于这样的事实,《吕氏春秋·知度》得出“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的结论。《淮南子·诠言》:“苏秦善说而亡国。”《说苑·尊贤》:“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这些都...
关键词:苏秦 纵横家 故事 吕氏春秋 淮南子 亡国 
从王充的《论衡·自纪篇》谈起
《文史知识》2009年第1期122-126,共5页阎静 
古人著书,按例将序置于书后,或叙作者家世,或论撰述旨趣,其名各异而其义则相近。史书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子书如《庄子·天下》、《淮南子·要略》等,皆如此类。故读古人之书。必先阅书后之序.这对认识作者...
关键词:论衡 王充 作者思想 自序 太史公 淮南子 古人 旨趣 
元曲里的清明节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08年第4期79-86,共8页翁敏华 
一桃红柳绿的清明节 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农历三月间,大致是春分后15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农历“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记叙了“清明”之名的来历。《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
关键词: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 元曲 农历 淮南子 
客家人的土楼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06年第9期88-94,共7页周学鹰 马晓 
土木二字,可谓我国古代建筑的代名词。文献早有所载.如《楚辞·招魂》中曰“层台累榭,临高山些”,即累土成台,构木为榭。《道德经》中云“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国语·楚语》载章华台“以土本之崇高、彤镂为美”;《淮南子·主...
关键词:客家人 土楼 《道德经》 古代建筑 代名词 淮南子 
规·矩·规矩
《文史知识》1999年第7期83-85,共3页朱启新 
规和矩,原是我国古代匠人常用的工具。它与今天的数学工具圆规和曲(矩)尺的构造基本相同,也是用来绘制方圆的图形的。这两件使用简便、极其普通的工具,制作的材料并不贵重,用途却十分广泛,在先秦时期,已经受到古人们的格外器重。如果我...
关键词:我国古代 规矩 数学工具 先秦时期 构造基 圆规 淮南子 古书 伏羲 神话 
《文史知识》1999年第3期47-48,共2页朱启新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两部书中,都记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力士乌获还不如小孩子能拉动一头牛。故事情节基本相同,很有些哲理。而读者往往注意到故事本身,对于牛鼻子的"棬",却并不在意。其实,"棬"虽小,这正是远古先民服牛驾牛的关键...
关键词:吕氏春秋 淮南子 战国时期 大力士 故事情节 牛耕 秦国 拉车 竹书纪年 农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