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适应

作品数:672被引量:1686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旭王雄徐兆礼曾智江李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品种改良与环境适应:明清以来玉米在山西的引种及其推广
《农业考古》2023年第3期59-67,共9页闫哲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明清以来玉米史资料集成汇考”(项目编号:21VJXG015)。
本文认为,在已有研究中,包谷、玉蜀黍二名被作为确定山西玉米传播源头的重要依据,但在方志载录中,包谷作为学名或通名使用,并不能作为传播源头的判断依据。而结合方志载录的玉米地方性俗名以及方言体系中玉米词汇的命名逻辑即“玉”与...
关键词:品种 环境 山西 玉米 
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被引量:5
《中国农史》2021年第2期27-35,共9页于帅 王思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与中外农业交流研究”(16AZS005);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研究”(KYCX170644);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菜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与本土化研究”(CC19W06)。
原产美洲的辣椒于明末传入中国沿海地区,康乾时期由"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与滇缅通道等途径传入西南地区。随着引种成功和种植区域扩大,辣椒的本土化进程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产生了多样化的新品种及加工利用方式。通过对方志资料的梳理...
关键词:辣椒 西南地区 环境 传播 移民 
传统技术、生态知识及环境适应:以明清时期淮南盐作为例被引量:5
《历史地理研究》2020年第2期38-51,157,共15页鲍俊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气候变化与苏沪海岸传统适应研究”(18BZS156)
传统技术发展演变有复杂的社会经济与环境背景。通过讨论江苏淮南盐区制盐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关键影响因素,可以揭示中国传统盐作技术演化机制的复杂性。明末清初各海盐区基本废煎改晒,但江苏淮南盐区仍继续沿用传统煎法生产,成为中国海...
关键词:滨海潮滩 淮南盐区 废煎改晒 生态知识 环境适应 
论核心素养下环境适应与健康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
《体育教学》2019年第9期4-8,共5页尹志华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6CTY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所提出的“环境适应”涵盖了自然环境适应、社会环境适应这两个方面。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体育学习与锻炼过程中对合适的自然环境的选择能力、对特殊自然环境的适...
关键词:自然环境适应 社会环境适应 学科核心素养 健康行为 
汾河流域传统民居的环境选择与适应性研究被引量: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年第9期99-107,共9页田毅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CZS067)资助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发源于宁武县,自北向南,于万荣县汇入黄河。汾河流域现存大量的明清民居,其建筑形制、院落布局、装饰风格等均呈现出地域特色。通过对汾河流域传统民居类型的分析,发现呈现出沿河线型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
关键词:汾河流域 传统民居 环境选择 环境适应 
稻作与环境:清代以来四川冬水田的历史变迁与技术选择被引量:4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8年第4期461-471,共11页陈桂权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时期南方山区农业防旱、抗旱的技术经验总结与研究”(项目编号:17CZS043).
冬水田在四川大规模出现是技术适应环境选择的结果。冬水田的兴起为丘陵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了用水保障,也形成了以蓄水为中心的冬水田耕作制度。在冬水田耕作制度下,有与之相适应的作物栽培制度、租佃制度、蓄水管理制度以应对环境变化...
关键词:冬水田 技术选择 环境适应 
示范引领、压力应激与环境适应:农村政策试点动因的扎根理论分析被引量:17
《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19-31,共13页唐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农村政策地方试点的逻辑机理及实践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BZZ065);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广东农村治理政策试点的演进逻辑及实践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D15XGL41)的阶段性成果
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试点源发于农村改革实践,但农村政策试点研究却长期处于城市试点"同态位移"的状态。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农村治理政策试点的动因及其运行机制展开探索性研究,可以发现,农村政策试点的动因主要体现在"压力应激"...
关键词:农村 政策试点 动力机制 扎根理论 
易建性:作为环境调控与建造模式之间的必要张力——一个关于中国霍夫曼窑之建筑学价值的案例研究被引量:14
《建筑学报》2017年第7期8-13,共6页李海清 于长江 钱坤 张嘉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ZS089)
对分布于中国各地文大区的218个使用霍夫曼窑的粘土砖瓦生产点进行调查,并考察人造之物的工艺环境和造物之人的工作环境这两方面的环境调控需求。通过其相应达成方式的分析,确证环境调控是目标,建造模式是手段,易建性考量作为二者间的...
关键词:霍夫曼窑 易建性 环境调控 建造模式 环境适应 
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模型研究——以“95后”大学生为例被引量:13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20-29,共10页孙丽璐 曾飞扬 汪韶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XSH021)
社会适应是获得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社会适应力对自我长期发展和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指向于大学生能独立处理日常事件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目前,高校在读大学生大部分为1995年后出生...
关键词:社会适应力 95后 大学生 情感适应 环境适应 角色适应 自我适应 
略论明清时期黔东土司区“土贡”与环境的适应被引量:3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16-21,共6页张坤美 
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AZD071);国家社科课题"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研究"(12XZS023);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地区林业变迁研究"(研人文2015039);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研人文2015045)阶段性成果之一
明清时期,中央王朝于贵州东部多置土司,当地土司向朝廷进贡形态各异的土特产品。为保障各类土贡产品的稳定产出,各土司区形成了一整套土产护理制度与技术,达到"土贡"产出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适应。
关键词:明清时期 黔东土司 土贡 环境适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