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小说

作品数:92被引量:13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俞春娟王丽丽郭栖庆侯毅凌冯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他塑的射程: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的对日译介初探被引量: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赵海涛 颜子恒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近代以来中日文学关系研究与文献整理(1870—2000)”(17ZDA27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人民文学》日文版《灯火》对日译介与接受中的中国形象自塑研究”(WGW23101)。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小说的对日译介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作品获奖时间等呈现出明显同步的特征,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对日翻译与受容效果的重要镜鉴。这种来自他者视角的由接受方主导的“他塑”译介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茅盾...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 日译 他塑 重塑 
新时期以来江苏获奖小说研究——以获得“鲁奖”“茅奖”作品为考察对象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62-70,共9页施军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世纪江苏小说研究(20002015)”(16ZWA003)。
新时期以来,江苏小说创作取得丰硕成果,收获多个奖项。短篇小说获奖的连续性、长篇小说获奖的异军突起,以及作家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区域小说获奖的均衡格局,是江苏小说获奖的主要特点。江苏获奖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在农村乡土、农民工与城...
关键词:江苏获奖小说 “鲁奖” “茅奖” 新时期 审美 
日常叙事中的美学新变与精神建构--《长江文艺》双年奖获奖小说读札
《长江文艺》2022年第23期128-137,共10页蔡家园 
本期“自由谈”栏目,邀请到了著名评论家蔡家园先生,讨论“长江文艺双年奖”的获奖作品。虽然受篇幅所限,文章主要分析的是获奖小说,但蕴籍其中的文学史视野和价值诉求,却有助于我们思考当代文学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发展路径问题。一般来说...
关键词:长江文艺 美学主张 文学奖项 日常叙事 文学立场 当代文学 时代语境 文学史视野 
身体与身份、失语与言说——评2021年德国图书奖获奖小说《蓝色女人》被引量:1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2年第3期51-58,共8页王坤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选[2021]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新世纪以来德国文坛涌现出的杰出女作家,安蒂婕·拉维克·斯特鲁贝尔凭借其小说《蓝色女人》一举摘得2021年德国图书奖。她在小说中用富有表现力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讲述了一名遭遇性侵的女性的故事。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在经受创伤事...
关键词:《蓝色女人》 斯特鲁贝尔 身体 身份 失语 言说 
抵抗的形式,文学的用途——近年美国获奖小说与共同体的形成被引量:1
《国外文学》2021年第4期52-61,154,155,共12页金衡山 
美国文坛获奖小说历来是美国文学发展的风向标。纵观近年来的一些美国获奖小说,可以发现一些共有现象,如少数裔文学的持续进展显示了多元文化经久不衰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些获奖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个文学的共同体,在承续美国文...
关键词:获奖小说 多元文化 共同体 集约与解约 抵抗 
陕晋煤矿文学咨询报告——以“乌金奖”获奖小说为研究对象
《榆林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54-57,共4页梁琳 
榆林市2019年科技计划项目(2019—100—7);2020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JZ104)。
以煤矿小说为切入点观照陕晋煤矿文学的整体风貌。陕晋煤矿小说在与时俱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境。小说具有深切的人文情怀,强调创作者的精神格局,和应具有的良知责任、道义担当,为那些几乎没有话语权的劳动者发...
关键词:煤矿小说 人文情怀 乌金奖 矿工 
新世纪军事文学的一座高峰——再读获奖小说《惊蛰》
《长江文艺评论》2021年第3期63-69,共7页侯健飞 
一新中国军事文学主流一直强调现实主义,不同时期的作家也在践行现实主义创作,但是,当我们今天盘点经典军事题材长篇小说作品时,却也常常感到现实主义作品的乏善可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问题或许要多在作家身上找一...
关键词:现实主义作品 现实主义创作 军事题材 新世纪 乏善可陈 中国军事文学 《惊蛰》 长篇小说 
虚构叙事与身份书写——评2019年德国图书奖获奖小说《起源》被引量:2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1年第2期99-107,共9页阳凌艺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发[2017]3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当代德国移民文学的后起之秀,前南斯拉夫裔德语作家萨沙·斯坦尼西奇凭借其自传体小说《起源》一举斩获2019年德国图书奖。评委会高度评价作者以宏大的想象力将读者从编年纪事、现实主义以及单一形式的传统中解放出来,认为"起源"只...
关键词:德国图书奖 萨沙·斯坦尼西奇 《起源》 虚构叙事 身份书写 
论“美国文学三大奖”获奖小说中的负情感政治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0年第1期80-90,共11页汪小玲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规划一般课题(2019BWY030);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科研项目“种族·性别·后工业——美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负情感书写与平权文化软实力研究”(2018114028)的阶段性成果。
负情感以其独特的情感纹理、审美内涵和政治指向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美国政治、历史与文学研究的交叉点。不少"为社会代言、为民权发声"的美国作家都在作品中对美国社会亚文化人群的生存状态及负情感体验做了详尽的书写,而这些...
关键词:美国文学三大奖 负情感 种族 性别 
从拉康“父亲之名”视角解读芥川奖获奖小说《冥土巡游》的人物形象被引量:1
《外语研究》2020年第2期106-111,共6页李姝蓓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日本国民性研究”(编号:GJ08_2017_SCX_2977)的阶段性成果。
在家庭关系中,父亲不仅具有生理性,还具有象征性,代表法规、经济与精神力量,对个体的主体建构有重要作用。拉康将代表父亲象征力量的能指称为“父亲之名”。从“父亲之名”视角解读2012年芥川奖获奖小说《冥土巡游》人物形象可以发现:...
关键词:鹿岛田真希 《冥土巡游》 父亲之名 主体意识 芥川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