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耐特

作品数:283被引量:433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王凤才陈良斌李和佳刘光斌赵琰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阿克塞尔·霍耐特承认模式探析
《哲学进展》2025年第2期187-195,共9页王鑫鑫 
霍耐特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代表领袖,密切关注人类的现实困境,根据人类主体的需求有指向性地提出了承认模式,为解决现代社会的冲突与矛盾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向。从理论渊源来看,霍耐特承认模式缘起于对黑格尔承认思想的吸收批判、对...
关键词:霍耐特 承认 斗争 蔑视 
后批判理论对现代性悖谬的政治伦理诊疗及启示——以霍耐特与弗雷泽为例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8,共8页廖文淇 
面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伦理危机,以霍耐特和弗雷泽为代表的后批判理论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立场,借助社会病理学方法对其予以诊疗。霍耐特通过重构的社会正义分析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病理学,并借助公共领域建构民主的生...
关键词:后批判理论 霍耐特 弗雷泽 现代性悖谬 政治伦理诊疗 民主现代化 
德法批判理论传统的异质性——霍耐特与朗西埃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6期178-185,共8页冯颜利 刘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六观研究”[项目编号:2023YZD044];教育部思政课团队重点项目““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JDSZK009]的阶段性成果。
霍耐特和朗西埃分别是当代德国与法国批判理论的传人,他们之间的直接对话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二人在理论归属、问题关切和批判方法上保持着最低限度的共识。但由于德国与法国的批判理论传统之间的异质性,二者的理论在价值预设、主体逻辑...
关键词:德法批判理论 霍耐特 朗西埃 
霍耐特劳动思想的“内在批判”逻辑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年第21期86-88,共3页张怡欣 
霍耐特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第三代核心人物,其劳动思想的内在批判逻辑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工作方式和劳动关系的质疑和挑战上。首先,霍耐特认为传统劳动方式过于机械化和重复性,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化,导致工作者的疲惫和情感空虚。他反...
关键词:霍耐特 劳动 “内在批判” 
“霍耐特-朗西埃”论争与审美介入的范式重构
《文艺研究》2024年第11期31-45,共15页丁文俊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新‘德法之争’的审美阐释研究”(批准号:GD21CZW01)成果。
以审美介入作为“霍耐特-朗西埃”论争的阐释视角,可以在批判理论聚焦日常生活的转向中,思考当代审美介入的实践有效性和作用机制。霍耐特质疑朗西埃的政治美学是“例外状态”,但朗西埃实则为美育和审美国家的关系这一难题提出了创造性...
关键词:审美批判 朗西埃 霍耐特 范式重构 伦理向度 歧义性 不平等问题 政治美学 
霍耐特主体间性理论评述
《哲学进展》2024年第10期2505-2511,共7页蔡明汛 
承认理论是阿克赛尔·霍耐特(Axel Honneth)几乎所有理论活动的根本内核,而承认理论的基础就建立在霍耐特对主体间性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上。霍耐特对主体间性的理解体现在其承认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关系结构中,从哲学史溯源不难看出,霍耐特...
关键词:主体间性 承认理论 霍耐特 
霍耐特“承认共同体”思想研究
《哲学进展》2024年第9期2467-2472,共6页马敏 
阿克塞尔•霍耐特致力于在后传统背景下通过建立承认理论来追求美好生活,提出了“为承认而斗争”的口号。他的承认理论既是对黑格尔承认思想的批判性延伸,也受到了米德和哈贝马斯思想观点的启发。霍耐特以黑格尔的伦理结构“家庭、市民...
关键词:霍耐特 承认共同体 为承认而斗争 
精神分析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对话
《新华文摘》2024年第18期157-157,共1页黄秋萍 
黄秋萍在《学术研究》2024年第4期撰文指出,规范性问题是伴随现代性而兴起的哲学问题,是现代化以来主体自我意识的伸张而试图对伦理生活进行重新安放的理论探索。德国古典哲学中所蕴含的规范性资源在当代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法兰克福学...
关键词:《学术研究》 主体自我意识 布兰顿 商谈伦理学 精神分析 伦理生活 霍耐特 第三代 
承认与意识形态的共轭及整合:论霍耐特与巴特勒之争
《国外理论动态》2024年第4期51-60,共10页陈良斌 甘佩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20BKS185)的阶段性成果。
霍耐特与巴特勒着眼于承认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围绕着承认的前提、承认与意识形态的界划、规范性整合等层面展开持续的学术论争。在承认的前提上,霍耐特鲜明地确立了承认的本体论地位,而巴特勒则主张规避先验立场,在认识论的框架下考...
关键词:承认 意识形态 规范性重构 联盟政治 
霍耐特和弗雷泽关于承认与再分配的争论分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骆婷 张晨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资助项目(2022M721722)。
霍耐特与弗雷泽由于对“承认”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分歧,围绕承认和再分配在正义框架中的次序问题展开激烈论争。霍耐特提出一种以一元道德为基础的多元正义构想,弗雷泽则提出涵盖分配和承认两个维度的二元论观点。这场争论虽彰显了两位...
关键词:霍耐特 弗雷泽 社会正义 承认理论 再分配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