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解释

作品数:25被引量:6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秦前红杨晓楠徐静琳李昌道焦洪昌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华儿女》《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全国人大解释中国香港基本法的必要性研究——基于落实全面管治权的视角
《西部学刊》2023年第10期88-91,共4页聂汪林 
管治权是一个国家基于主权而对其所属领土施行管辖和进行治理的权力。主权要求国家对其国内所有地方(也同样包括特别行政区)和所有事务都有一种绝对、最高和排他的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基于《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款行使解释权,...
关键词:全国人大 中国香港基本法解释 全面管治权 政治决断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下的香港基本法解释被引量:4
《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44-53,157,共11页杨晓楠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香港终审法院的基本法解释与适用研究”(项目号17FFX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香港基本法规定了一种二元性解释制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与特区法院共享基本法解释权。从权力属性上看,基本法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是无限制的、概况性的,而对特区法院的授权是有限的,服从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权;从解释方法上看,特...
关键词:特别行政区 基本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特区法院 
《香港基本法》第158条: 起草过程、规范含义与解释实践被引量:2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45-57,共13页刘海林 
基本法凝聚着基本法起草者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基本法文本是基本法起草者在综合权衡各种社会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广泛共识的产物,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要化解基本法解释实践中存在的争议,应当回归基本法文本,通过基本法文本的规范阐释...
关键词:《香港基本法》第158  全国人大常委会 香港法院 基本法解释 合宪性解释 
中国宪法秩序中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解释被引量:3
《中国法律评论》2020年第2期175-181,共7页郑戈 
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二十二周年前夕,香港爆发了"反修例"运动。这场以反对修改《逃犯条例》为由头的运动,在政府撤回修例草案之后仍然持续升级,导致特首会同行政会议启用了沉睡已久的《紧急情况规例条例》所赋予的权...
关键词:宪法秩序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特首 问题的提出 撤回 紧急情况 条例 反修 
香港基本法的类型化司法适用被引量:4
《法学家》2018年第4期108-121,194-195,共14页杨晓楠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香港终审法院的基本法解释与适用研究"(17FFX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香港基本法二元性解释机制决定了基本法适用的特殊性:在具体案件中适用基本法的特区法院不享有基本法的最终解释权;享有基本法最终解释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并不进行日常适用工作。这种抽象解释权与司法适用的互动在实践中引发了一些争议...
关键词:香港基本法 司法适用 普通法 终审法院 基本法解释 
香港基本法第158条与司法审查次终性理念——基于基本法实施20周年的反思被引量:3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71-82,共12页程雪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4FFX010);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委员会特别委托项目(JBF201407)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58条所建立的香港法院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话式释法机制"并非是普通法世界的异类,相反,其与英国、加拿大以及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的宪法体制一样,共同分享着"法官有权解释宪法/高级法,但建制化的人民代表才...
关键词:香港基本法第158条 基本法解释 议会至上 普通法 司法审查次终性 
论社会实证材料在香港基本法解释中的运用被引量:1
《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5期13-22,共10页祝捷 
教育部委托项目"一种香港社会思潮的应对研究"(项目编号:HKM1504)的阶段性成果
解释宪制性法律是一项与社会相联结的工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穆勒诉俄勒冈州"一案中建立的"班狄斯证据"制度,为社会实证材料进入宪制性法律的解释提供了法技术路径,进而推动了社会实证材料在美国涉及宪制性法律案件中的广泛使用。在...
关键词:社会实证材料 班狄斯证据 香港基本法 全国人大 法律解释 
“一国”整全“两制”——以基本法解释制度构建为例看作为整全原则的“一国两制”被引量:2
《浙江学刊》2015年第5期124-134,共11页郑磊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权行使机制研究"(10CFX005);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法学研究方法创新研究--宪法学方法论的特殊性视角的研究"[CLS(2011)C07]的成果
"一国两制"原则,除了是统一原则和维持原则外,更是一项要求"两制"在并存前提下进而融合成"一国"之体系的整全原则。唯有整全,才有"两制"之间的互解互融,才有法律意义上的"一国"。围绕香港普选问题密集出现相关事件表明,迫切需要在整全...
关键词:“一国两制” 整全原则 融贯性 基本法 法律解释 自治范围 
一国两制下香港终审法院的角色与立场——以“吴嘉玲案”终审判决为中心的分析被引量:5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4期173-183,共11页夏引业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基本法上享有巨大而广泛的权力,而在香港的政制架构中,与行政分支和立法分支相比,终审法院地位相对独立和优越,中央与特区的权力博弈有时就具体化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与香港终审法院的权力博弈。在吴嘉玲案中,终...
关键词:吴嘉玲案 香港终审法院 违宪审查 居留权 基本法解释 
认同的宪法难题:对“爱国爱港”的基本法解释被引量:10
《法学评论》2015年第3期98-106,共9页田飞龙 
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的资助;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度项目"香港立法会运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987年的"邓公之问"预伏下"爱国爱港"与"民主普选"之间的差异化理解与实质性冲突。特首普选咨询中呈现出的"爱国爱港"之政治标准与法律标准的争议,以及白皮书对"全面管治权"的澄清与重申,是对"邓公之问"的回应和具体化,背后透露出香港...
关键词:爱国爱港 普选 认同 公民 居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