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分子

作品数:254被引量:22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谭锁奎陆坤权纪松赵红郭红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化学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分子有无极性的判断方法和技巧被引量:2
《化学教学》2012年第9期70-72,共3页王义 
分析和总结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判断分子有无极性的三种方法:“力的合成”、“重心”、“电子式”,并分别指出这三种方法存在的缺点,以及判断分子有无极性时方法的选择。通过对三种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能快速判断出分子有无极性...
关键词:极性分子 向量和 分子空间构型 电子式 
关于分子的对称性被引量:5
《化学教学》2009年第7期3-6,共4页高剑南 
1从“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一课说起曾经看过有关“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教学设计,也听过“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公开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公开裸,都很精彩。遗憾的是听到教师这样的讲述。
关键词:极性分子 对称性 教学设计 公开课 
碘一四氯化碳溶液回收新法被引量:2
《化学教学》1999年第6期16-17,共2页陆军 
在碘一四氯化碳溶液中,由于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碘与四氯化碳不发生溶剂化作用.溶液中碘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四氯化碳又是一种稳定的有机溶剂.而碘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够氧化某些物质,如亚硫酸钠等还原性物质:Na2SO3+I...
关键词:氯化碳 溶液回收 亚硫酸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氧化性 溶剂化作用 有机溶剂 上层水 水中溶解度 非极性分子 
相似相溶原理的几种重要应用
《化学教学》1998年第1期46-47,共2页夏立先 宋立忠 
关键词:相似相溶 有机溶剂 改换溶剂 极性基团 溶解性 非极性分子 原理 洗衣粉 溶解度 二硫化碳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一课的纪实与评述
《化学教学》1997年第1期29-31,共3页王伟群 朱季华 
关键词:非极性分子 分子中电荷分布 双原子分子 键的极性 多原子分子 分子的空间构型 共价分子 共用电子对 非极性键 学生主体 
试论化学课堂教学的精讲巧练
《化学教学》1996年第5期1-3,共3页伍孝亚 
试论化学课堂教学的精讲巧练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410300)伍孝亚一.化学课堂教学巧练的模式笔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根据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现代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指导建立了化学课堂教学精讲...
关键词:化学课 课堂教学模式 二硫化碳 离子方程式 同分异构体 离子反应方程式 非极性分子 硫酸铜溶液 键的极性 演示实验 
数学在化学中的应用例析
《化学教学》1995年第11期37-40,共4页赵玉泉 钱会侠 
数学在化学中的应用例析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067600)赵玉泉,钱会侠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依靠各学科的协同来完成的.高考化学所考查的思维能力,有化学学科所独具的特殊的思维能力,也有各学...
关键词:同分异构体 离子化合物 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 有关化学 例析 离子键 数学 非极性分子 化学问题 
证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实验的质疑被引量:1
《化学教学》1995年第8期46-46,共1页胡家桢 
证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实验的质疑江苏吴县角直中学(215127)胡家桢演示水分子是极性分子的实验时,有这么一种情况:把摩擦带电的玻璃棒接近水流,故然可以观察到水流的方向发生了偏移;但是,如果用CCl4代替水作上述实验,...
关键词:极性分子 水分子 玻璃棒 江苏吴县 辩证思维 摩擦带电 偏移 极化作用 液流速度 正四面体 
气体分子极性、顺磁性简易观察装置
《化学教学》1994年第11期13-14,共2页范松扬 
气体分子极性、顺磁性简易观察装置福建福安七中(35503)范松扬高二课文中关于液体分子极性和顺磁性,我们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方法进行观察判断,而气体分子的极性、顺磁性观察,则要通过光谱分析或较为复杂的仪器方可进行。这很...
关键词:顺磁性 分子极性 范松 条形磁铁 肥皂水 表面皿 极性分子 气泡表面 抗磁性 定距离 
有趣的水分子极性实验
《化学教学》1993年第5期18-18,共1页隽桂才 
在培养皿中加入1厘米深的四氯化碳,然后用胶头滴管在其中滴入三滴水,便水珠呈三角形分布。这时将塑料棒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将其置于水珠构成的三角形的中上方。立即可以观察到三个水珠同时向中部移动并聚成一个水珠。再移动塑料棒,...
关键词:分子极性 三角形分布 胶头滴管 三滴水 液滴 极性分子 周远 上法 思维能力 分子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