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机制

作品数:90被引量:42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丽华杨开广梁振张玉奎曹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空间蛋白组学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医学综述》2025年第5期513-517,共5页周凤英 郑雅心 晏强 邹耀霜 戴勇 邱晶 汤冬娥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GJHZ20220913142614027,JCYJ20210324113214039);桂林市技术应用与推广计划(20220139-1-1)。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执行多种关键功能,但不同位置蛋白质的功能和分布差异显著,传统蛋白质组学难以解析这种空间特异性。空间蛋白组学是一种新兴技术,能够在细胞和组织的空间背景下研究蛋白质的表达与分布。近年来,空间蛋白组学在肾脏疾病...
关键词:肾脏疾病 空间蛋白组学 疾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基于UPLC-Q-TOF-MS技术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代谢通路及代谢物质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5年第3期33-36,I0003-I0007,共9页王佳林 马秀兰 朱西杰 李卫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60863,81960859);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4A2068);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教育厅建设项目(NGY2017111)。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结肠组织代谢物质差异,并探索UC疾病机制其相关代谢通路及代谢物质研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根据Pathway公共数据库,对鉴定...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代谢组学 疾病机制 
线粒体融合蛋白2:潜在的药物靶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1-9,共9页帅育兵 王秋丹 何田玉 曹丽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2373886)。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是参与线粒体融合以及维持线粒体形态的关键因子。由于MFN2在细胞内的功能多样性,其参与多种疾病进展,尤其在2型腓骨肌萎缩症中,以MFN2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正在成为热点。本文对MFN2的...
关键词:线粒体融合蛋白2 功能 疾病机制 药物靶点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分子组学研究进展
《眼科学报》2025年第2期215-222,共8页庄雪楠(综述) 桂弥 文峰(审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新生血管性AMD (neovascular AMD, nAMD)以其进展迅速、严重损伤视力的特点,成为全球眼科研究的焦点。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nAMD的疾病...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新生血管性 分子组学 疾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ANXA3基因及蛋白的研究进展
《药学实践与服务》2025年第2期47-50,74,共5页冯婷婷 张景翔 王彦 许维恒 张俊平 
膜联蛋白A3(ANXA3)属于膜联蛋白家族成员,具有36 kDa和33 kDa两个亚型,其基因位于人第4号染色体上。ANXA3在人体骨髓、肺、胎盘、前列腺和甲状腺等组织中表达,与胞吐、血管生成、脂肪细胞成熟和白细胞迁移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研究发...
关键词:膜联蛋白A3 结构功能 疾病机制 
肠道微生物群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的影响
《工业微生物》2025年第1期179-181,共3页高玲 
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X20210934)。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错误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肠道微生物群可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产生代谢产物,从而间接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因此,深入理解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群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调节 疾病机制 
类器官培养技术在脓毒症微环境模拟与疾病机制解析中的应用
《中国急救医学》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李建龙 刘涵 梁群 潘郭海容 付晨菲 刘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37440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2024yjscx030)。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危重疾病综合征,过度和不受控制的免疫反应可能导致严重器官组织损伤,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目前没有特定治疗策略可有效预防脓毒症期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类器官培养技术是一种复杂的三维体外器官模型...
关键词:脓毒症 器官损伤 类器官培养技术 标准 伦理 优势 局限 
熊旭深研究员团队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译组预测及疾病机制解析模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年第6期707-707,共1页
2024年10月23日,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熊旭深研究员团队联合麻省理工学院熊磊博士在《自然·机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发表题为“Deep learning prediction of ribosome profiling with Translatomer r...
关键词:深度学习 机器智能 麻省理工学院 多模态 
微生物差异丰度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卫生统计》2024年第6期956-960,共5页林志锋 林少炜 饶雯清 付蓉 林征 胡志坚 
福建省科技创新联合资金(2020Y901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J01726)。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例如16S rRNA基因靶向扩增子测序和Shotgun宏基因组测序,人们能够更加精确地定量分析人体内微生物组的组成信息[1]。重要的统计学任务之一是差异丰度(differential abundance,DA)分析,该分析基...
关键词:微生物组 微生物丰度 生物标志物 疾病预防 宏基因组测序 数据特征 疾病机制 变量相关 
碱基编辑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4年第9期965-968,共4页刘士坤 杨军 杨辰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71319);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230484356);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222217);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22-4-40918);海淀创新转化专项(HDCXZHKC2022215);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专项(PKU2021LCXQ007);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BYSYZD2021023)。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和革命性的进展,人类已经能够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结构信息。这一技术为深入研究疾病机制和探索基因治疗方案开辟了新的途径。在众多基因编辑工具中,碱基编辑技术因其精准、高效和安全的特性成为近年来...
关键词:神经外科疾病 基因编辑 基因治疗 碱基编辑 遗传结构 疾病机制 应用进展 发展历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