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

作品数:443被引量:43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梁涛毛丽娅彭永捷路德斌潘志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朱子文化在中国台湾的传播
《刊授党校》2025年第4期48-49,共2页陈本铿 王键 
朱熹倾其一生专注于弘扬儒家道统。他紧承“二程”理学之脉络,广泛汲取诸子百家,集注“四书五经”,构建了融哲学、政治、教育、伦理为一体的综合性思想体系。后世诸多学者对朱子学说予以高度尊崇,奉他为“朱夫子”。朱熹曾跨海前往金门...
关键词:朱熹 金门岛 二程理学 朱子学说 儒家道统 
论孟子的历史哲学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37-57,共21页章启群 
孟子的历史哲学不同于他的历史观。只有在孟子历史哲学的基础上,他的历史观才具有某种合理性。孟子历史哲学认为,历史的发展实际上是“仁”的逻辑展开,或者说是“仁”的社会生活外化。首先,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其次,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呈...
关键词:孟子 历史哲学  儒家道统 圣贤体系 
“转业”的难题——论李劼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心迹和文学参与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5年第2期74-80,共7页周琪 
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学而优则仕”向来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梦想。在多数深受儒家道统熏习的古代士人那里,“致君尧舜上”或者“为天地立心”式的政治理想,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政治之于读书人,有着不言自明的吸引力。尽管五四...
关键词:政治心迹 难题 转业 儒家道统 文学参与 李劼人 
全真道华山派在甘肃的传播状况及其特点刍议
《宗教学研究》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贾来生 
全真道自创立于陕西之后,由于地理毗邻及行政隶属关系,不但全真七子中马钰、丘处机及其亲传、再传弟子在甘肃境内传教弘道,而且全真道最大的两派龙门派及华山派也向北向西传播于甘肃平凉府(今平凉)、秦州(今天水)、巩昌(今陇西)、徽州(...
关键词:全真道 华山派 在家道 火居道 
春秋大义与儒家道统--从毛氏父子评改《三国演义》论清初政权的正统性焦虑问题
《明清小说研究》2024年第4期160-177,共18页陈蕾 
明清易代之初,多尔衮、史可法的春秋大义之争,南北政权互称僭伪、争夺正统的历史背景,以及康熙二年(1663)永历政权的灭亡,共同成为毛氏父子比附《春秋》、评改《三国演义》的重要契机。其以春秋大义与儒家道统为理论依据,用道德批判与...
关键词:毛批《三国》 春秋大义 儒家道统 正统性焦虑 
古代乡贤在优化基层治理中的价值
《刊授党校》2024年第10期66-67,共2页胡仁智 吴映颖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需要用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来推动乡村文明和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随着传统社会治理的流变演进,乡贤身体力行,充分发挥了价值引领作用,在敦风化俗、息讼止纷、安土息民...
关键词:价值引领 儒家道统 文化活力 乡村文明 道德力量 乡村振兴 基层治理 修齐治平 
《觐礼》不难读
《读书》2024年第10期96-104,共9页张童洋 
一《觐礼》不难读,或许是一种假象。《觐礼》是《仪礼》十七篇中的一篇,古人读书,最苦恼于《仪礼》文义繁密,难以索解。就连韩愈也老实承认:“余尝苦《仪礼》难读。”作为以继承儒家道统自任的韩夫子,他说《仪礼》难读,那么就一定难读,...
关键词:《仪礼》 儒家道统 科举考试 《礼记》 经典地位 韩夫子 
韩愈辟佛思想在宋明的接受与影响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0期73-74,共2页李荣荣 
唐代以来三教并习的社会风气盛行,统治者又屡兴崇佛之风,使儒道呈现“衰微”之势。韩愈先后写出多篇诗文表达重拾儒家道统、排斥佛老思想的倡议。韩愈辟佛思想并不是独创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然而与前代排佛主张相较,韩愈辟佛思想有其独特...
关键词:佛老思想 儒家道统 辟佛 韩愈 独特之处 接受与影响 
本原儒学与自由儒学
《新华文摘》2024年第18期40-41,共2页梁涛 
儒学要再次焕发生命力,发挥正人心、美风俗、兴礼乐的作用,一是要返本,二是要开新。返本就是要回到儒学的本原,回到原始儒家,正本清源,重建儒家道统。开新则是要接续儒学的本有之意,建构儒学的当代思想体系,这就是大家都关注和期待的自...
关键词:儒家道统 原始儒家 当代思想 正本清源 返本 儒学 本原 
程朱理学视域下“失节事极大”辨正
《合肥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7-13,共7页邱维雯 摩罗 
考察《河南程氏遗书》中程颐的言论,可以推断出程颐并不反对妇女改嫁。当代学人对程颐产生误会的直接原因在于将“节”字解释为“贞操”。根据“节”字在古籍中的使用情况,将“节”解释为“贞操”并不符合中国传统古籍经典中“节”字的...
关键词:程颐 “节” 误会 贞操 家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