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团音

作品数:75被引量:10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为民王利陈泓傅根清杨苏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平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刚■”的音义探析
《语言研究集刊》2024年第1期173-187,M0008,M0009,共17页张丽 赵日新 
明清以来的文献、汉语方言著作中不难见到副词“刚”写为“将”的现象,现代汉语方言口语也有把“刚”读成“将”的。通过对副词“刚”“将”语义演变过程的梳理和对读音演变规律的讨论,文章得出结论:副词“刚”在明代以前就具备了比较...
关键词:  语法化 音变 尖团音 
河南孟津方言尖团音的声学实验研究
《中国语音学报》2023年第2期137-147,共11页韩欣然 时秀娟 马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老年人语言退化及障碍干预的临床语言学研究”(21BYY020)的支持
尖团音分立是中原官话音系的显著特点,然而随着语言的演变,如今尖团音的对立正在逐渐消失,这一过程被称为“尖团合流”。本文采用传统字表调查与声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洛阳市孟津话尖团音分立/合流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老...
关键词:尖团音 孟津方言 声学分析 谱重心 腭化率 
山西晋城盆地方言尖团音的读音类型及演变特征
《语言研究》2023年第4期19-27,共9页原慧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山西省东南部方言参考语法研究”(20YJC740029);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区域方言学视角下沁水方言深度研究”(2022YJ129)。
山西晋城盆地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地带,该区域方言尖团音分布韵摄不一,读音类型多样,呈现出交界地带方言的复杂性。根据尖团音分布的韵摄,可以分为所有韵摄分尖团和个别韵摄分尖团,其中所有韵摄分尖团又分为整齐对应型、交叉对应型和杂乱...
关键词:晋城盆地 晋语 尖团音 读音类型 演变特征 
《山东方言音韵研究》
《方言》2022年第2期164-164,共1页
赵学玲《山东方言音韵研究》2022年3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大量语料和音韵学研究成果,详细描写并分析山东方言知庄章声母、日母、影疑母、尖团音,蟹止山臻四摄合口端系字的读音、宕江入的读音,轻声前变调、清入字的读音层次...
关键词:山东方言 尖团音 知庄章声母 日母 读音层次 音韵学研究 影疑母 轻声 
《兼满汉语满洲套话清文启蒙》的满汉对音--兼论清代满汉对音的几个侧面被引量:2
《华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25-32,共8页竹越孝 
《兼满汉语满洲套话清文启蒙》一书为清代流行的满语会话教材之一,此书用满文对汉字进行了标音,对研究清代北京话语音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其对音系统的最大特点为“不分尖团”,这一点与《清文鉴》等规范性文献的情况明显不同,正确反映...
关键词:《兼满汉语满洲套话清文启蒙》 北京话 满文 尖团音 
京剧“变音”的韵味
《党建文汇(上半月)》2021年第7期57-57,共1页王乾荣 
“国粹”京剧,不说别的,仅仅道白和唱腔的某些发音,就令人叫绝。京剧中的“尖团音”换声母,把j、q、x换成z、c、s,如把“剪”(jiǎn)念成ziǎn,把“亲”(qīn)念成cīn,等等,京剧术语叫“尖团音”。这样念,在舞台上甚妙。
关键词:尖团音 京剧术语 声母 发音 
从《三国志宗寮》对音看东北官话尖团音合流的时间
《方言》2021年第2期238-243,共6页刘宇 
根据满汉合璧本《三国志宗寮》中人名的满汉对音,细音前,见晓组腭化的为89.9%;根据满文转写、特别是对撮口呼字的译法,精组腭化的为86.1%。本文认为,东北官话十七世纪初期开始尖团合流,中期尖团音合流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关键词:满汉合璧本《三国志宗寮》 东北方言 尖团音 合流 
“昆曲进校园”活动中州韵、尖团音的学习——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日语社团活动为例
《爱情婚姻家庭(下旬)》2020年第6期0010-0010,共1页田琳 
“昆曲进校园”活动,据张中行先生的回忆,最早始于 1931 年秋冬。“俞平伯老师在北京大学积极宣传昆剧……到了四十年代晚期,……灯市口贝满女中的国文课堂上。韩世昌应邀来为学生们表演昆剧。”那么,“昆曲进校园”之后,今后又将如何...
关键词:昆曲 社团 校园 
清代江淮官话尖团音变化探微——以《五声反切正韵》《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等为视角被引量:1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47-51,共5页曹祝兵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项目“《五声反切正韵》与清代安徽全椒方言研究”(AHSKQ2015D62)
本文通过历史比较法,系统考察《五声反切正韵》、《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等江淮官话韵学著作中见组、精组声母在细音前的变化,发现清代江淮官话尖团音变化经历——见组、精组均未腭化(清初)→见组腭化、精组未腭化,但ʨi、ʨhi、ɕi未独立成...
关键词:江淮官话 尖团音 《五声反切正韵》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中古精见知照声母在霸州方言的合流现象
《中国方言学报》2019年第1期48-60,共13页桑宇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北方言视角下的官话方言的层次性及过渡性研究”(项目编号13AYY002)的资助
提要霸州方言不分尖团,精、见晓组声母在三等细音前完全合流,不能区别。但与众多不分尖团方言不同的是,合流情况又存在[ts ts's]、[t■t■'■]两种读音类型。其中大部分精见晓组细音合流读[t■t■'■],但山臻摄合口三四等精组、见系今...
关键词:霸州方言 尖团音 山臻合三 精组 见晓组 知三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