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

作品数:942被引量:1409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凤梅朱道华彭泽君陈兴良刘明祥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法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专利间接侵权的国际立法动向与中国制度选择被引量:20
《现代法学》2020年第2期30-45,共16页吴汉东 
2019年日本东京知识产权研究所资助中日专家合作研究项目.
间接侵权是专利立法中最为棘手且存有争议的问题。共同侵权是构建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理论基础,诸如"共同关联性"的本质特征、教唆和帮助的共同侵权形态、间接侵权人与直接侵权人的连带责任等,为早期专利间接侵权案件的处理提供了规范依...
关键词:专利间接侵权 教唆帮助侵权 理论基础 国际立法比较 中国选择 
共同犯罪人分类模式的比较与优化被引量:11
《现代法学》2007年第5期59-66,共8页郝守才 
共同犯罪人定罪量刑的科学解决,有赖于刑法对其正确分类。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各国刑法在对共同犯罪人分类上的不同。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各国在共同犯罪人分类上的优劣,倡导共同犯罪人分类的二元论立法结构模式,将有益于...
关键词:分工分类法 作用分类法 组织犯 正犯 帮助犯 教唆犯 主犯 从犯 
论教唆未遂与未遂教唆——以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解读为中心被引量:5
《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73-77,共5页郭园园 
教唆未遂与未遂教唆是否是同一概念 ,两者的内涵如何 ,在刑法学界存在争议 ,本文通过对中外相关刑法理论的梳理 ,对教唆未遂与未遂教唆进行了具体论说 ,并把我国刑法中第 2 9条第
关键词:教唆未遂 未遂教唆行为 《刑法》 中国 刑法理论 犯罪行为 教唆犯 预备犯 
论教唆犯的几个问题被引量:8
《现代法学》2003年第5期52-55,共4页李兰英 
在刑法理论中,学者们对共同犯罪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倾注了不少的心血,从而使这一问题观点纷纭。不过,正是因为观点纷纭,反倒令人目不暇给。本文试图对教唆犯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梳理,希冀会使这一问题眉目清晰。
关键词:教唆犯 共同犯罪 主犯 从犯 刑事责任 
邪教自杀案件的刑法分析被引量:7
《现代法学》2002年第6期109-113,共5页卢勤忠 
邪教组织人员相约自杀中的组织者、策划者构成故意杀人罪 ;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散布迷信邪说 ,蒙骗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 ,应以组织、利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论处 ;迫使、帮助邪教组织人员自杀的和散...
关键词:邪教组织 故意杀人罪 自杀案 定罪处罚 教唆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致人死亡 迷信 组织者 策划者 
共同犯罪论被引量:69
《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48-57,共10页陈兴良 
本文系研究共同犯罪基本理论的学术论文。本文通过对共同犯罪的概念、正犯的概念 ,共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入手 ,研究各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构成及其刑事责任。
关键词:共同犯罪 共同正犯 教唆犯 帮助犯 组织犯 间接正犯 
论教唆罪的设立被引量:12
《现代法学》1996年第6期91-93,共3页卢勤忠 
论教唆罪的设立华东政法学院卢勤忠我国刑法第26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关键词:教唆罪 共同犯罪 独立教唆犯 传授犯罪方法罪 实行犯 有期徒刑 构成要件 犯罪结果 处罚原则 实行行为 
论毒品犯罪被引量:2
《现代法学》1993年第2期40-43,共4页邓又天 邓纲 
毒品犯罪是危害社会极大的一种犯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世界上一直享有“无毒国”的声誉。但是,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白色瘟疫”的毒品正在秘密地从我国的沿海、沿边地带向内地扩散、辐射,短短几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几乎泛滥成灾...
关键词:打击毒品犯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 我国刑法 犯罪分子 海洛因 运输毒品罪 精神药品 教唆 八十年代 走私毒品罪 
有关共同犯罪的几个争议问题被引量:2
《现代法学》1990年第5期11-15,共5页马克昌 
共同犯罪是我国刑法学界研究得比较深入的课题之一,对很多问题都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发表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不少问题至今仍存在着争论,如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人的种类、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等就是如此。这里拟就上述几个问题谈...
关键词:必要共同犯罪 首要分子 共同犯罪人 共同犯罪形式 我国刑法 犯罪集团 教唆犯 主犯 结合方式 聚众犯罪 
教唆他人自杀定性新探被引量:2
《现代法学》1988年第4期17-19,共3页钟文彬 
司法实践中对教唆他人自杀引起他人自杀死亡的案件,各地在处理时定性很不一致,因而处刑的差异也很大。对于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目前法学界也有歧议。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讲一点探讨性意见。一。
关键词:教唆行为 自杀行为 教唆者 教唆犯 刑事责任能力 故意杀人罪 危害后果 危害结果 因果联系 犯罪行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