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

作品数:8403被引量:12969H指数:4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周福霖谭平杜永峰马玉宏沈朝勇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新型隔震支座的支柱类电气设备振动台试验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5年第2期203-212,共10页杨玟 李彬彬 苏三庆 王威 张拓 于新亮 李怀伟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20PT-038);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SF-3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8214,5237831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22JZ-21)。
变电站是连接输送与分配电力的核心环节,支柱类电气设备在变电站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在地震中极易受损。文中以500 kV电压互感器为研究对象,加装新型钢丝绳隔震支座,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原型结构与隔震结...
关键词:电气设备 电压互感器 抗震性能 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考虑填充墙约束效应的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5年第2期213-226,共14页梁佳康 白玉钢 姜涛 戴君武 庞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2085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8471);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局长基金项目(2023MS10);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2022E12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2C04)。
隔震结构通过设置隔震装置,以达到延长自振周期,降低地震响应的目的。然而,实际施工不当造成隔震装置周围砌筑填充墙,导致上部结构自由运动受限,进而影响了结构的实际隔震性能。为了量化上述不利因素对结构隔震性能的影响,文中以某一混...
关键词:隔震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震响应 填充墙 时程分析 
中小跨径梁桥基于准隔震理念的损伤状态耦合规律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5年第2期74-85,共12页徐略勤 范磊 岳克锋 甘超 刘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8113,52378482);重庆英才计划项目(cstc2022ycjh-bgzxm0133);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23473)。
为了在中小跨径梁桥的横向抗震体系中引入准隔震理念,首先结合典型震害统计特征,阐明了准隔震理念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关键构件(即支座、挡块、桥墩)在桥梁抗震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然后以墩高、挡块强度为参数,构建了支座-挡块-桥墩体系的...
关键词:中小跨径梁桥 准隔震理念 损伤状态 挡块强度 地震易损性 COPULA函数 
基于能量的摩擦摆隔震结构隔震层最大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4年第6期84-92,共9页何厚谊 李吉超 王涛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21EEEVL0310,2020C03)。
隔震技术是保证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以摩擦摆隔震结构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瞬时输入能量分析的隔震层最大变形计算方法。首先基于非线性单自由度模型验证了隔震层最大变形与最大瞬时输入能发生时刻的一致性,其次推导了隔震层的最大...
关键词:隔震结构 摩擦摆支座 能量分析 最大位移 简化计算方法 
基于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隔震支座沉降识别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赵丽洁 李纯 沈金生 王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08193)。
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隔震支座沉降以及对上部结构造成的隐性损伤,针对隔震支座沉降识别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multi-inpu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I-CNN)的隔震支座振动信号识别模型。首先,采集...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 隔震支座 不均衡数据集 沉降识别 
基于全寿命效费比的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王振 李祚华 许亚昆 滕军 何春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801201);深圳市可持续发展专项(KCXFZ202002011010039)。
隔震(振)技术是提升地铁上盖建筑抗震性能和舒适度的有效措施,优化此类结构设计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提出了适用于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的全寿命效费比评估模型;采用基于结构响应的全寿命评估方法,研究了周期比、质量比、隔震层...
关键词:地铁上盖 隔震(振)结构 全寿命费用 效费比 优化设计 
多塔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控制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4年第4期148-156,共9页刘谦敏 苗启松 閤东东 陈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8289)。
探讨不同响应控制方法对层间隔震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并识别不同方法在提升层间隔震建筑抗震性能方面的优劣,进而为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控制设计提供参考。基于一多塔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工程案例,分别考虑在隔震层和大底盘中加入黏滞...
关键词:多塔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 黏滞阻尼器 刚度 地震响应 
基于被动变阻尼变刚度装置组合隔震新体系性能化设计方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4年第3期127-135,共9页李铮 付伟庆 王浩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8488)。
被动变阻尼变刚度装置是一种无需外部能源输入和反馈控制的装置,具有变阻尼耗能和变刚度限位功能。当与隔震支座组合使用时,这种装置构成了一种新的隔震体系,能够有效控制不同类型和烈度大小的地震波。根据性能化设计理论,提出了针对组...
关键词:被动变阻尼变刚度装置 组合隔震体系 性能设计方法 控制效果 
双向恢复力模型对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4年第3期17-28,共12页周云 周和鸿 
为明确MSS、Casciati和Harvey and Gavin这3种常用双向恢复力模型计算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在水平单向和双向位移下的恢复力,对比试验或有限元结果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对一算例在双向风荷载下隔震层...
关键词:基础隔震建筑 风振响应 双向恢复力模型 对比分析 
新型万向球摆式隔震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4年第2期89-97,共9页赵守江 柏文 戴君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21000);故宫博物院科研项目(KT2017-09)。
针对浮放物体防震保护的迫切需求,研发了一款基于万向球的摆式隔震装置。首先介绍了它的构造特征与运行原理,并以某陈列佛塔为对象进行方案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万向球与圆盘间的接触关系,评估该装置的承载能力;然后通过试验验证了...
关键词:摆式 隔震装置 万向球 阻尼机构 浮放物体 丝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