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观念

作品数:48被引量:19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杨国荣袁祖社范忠信罗本琦周汉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政法论坛》《教育学术月刊》《道德与文明》《科普童话(新课堂)》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公堂文化、公正观念与传统中国司法礼仪
《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7年第6期70-83,共14页范忠信 
作为“礼义之邦”,传统中国在公务活动中很注重通过一定的程序或仪式来表达作为民族共同价值观的“礼义”,民族司法正义观也蕴含其中。在古代执法司法活动中的全部特殊符号装饰及形似表演、行礼如仪的成分,即广义的司法礼仪,实际上承载...
关键词:公堂文化 公平正义 司法礼仪 礼仪文化 
公堂文化、公正观念与传统中国司法礼仪被引量:4
《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1期105-121,共17页范忠信 
作为"礼义之邦",传统中国在公务活动中很注重通过一定的程序或仪式来表达作为民族共同价值观的"礼义",民族司法正义观也蕴含其中。在古代执法司法活动中的全部特殊符号装饰及形似表演、行礼如仪的成分,即广义的司法礼仪,实际上承载着全...
关键词:公堂文化 公平正义 司法礼仪 礼仪文化 
树立“四种观念” 践行“三严三实”
《党员干部之友》2015年第5期19-19,共1页刘帅 
组工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公正清廉务实高效"的观念,努力提升新境界,再上新台阶,带头做践行"三严三实"的好干部。树立公正观念。组工干部牢固树立公正的观念,不仅是一种个人道德品质、思想作风、人格力量,更是一种政治品质、政治作风...
关键词:组工干部 公正观念 个人道德品质 思想作风 人格力量 政治品质 政治作风 政治力量 
公正观念与分配公正被引量:5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47-55,共9页倪青山 罗楚亮 谢维怡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增长的穷人受益性统计研究(09CTJ002)
文章在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居民关于收入分配的公平感及其与主客观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描述。结论显示,对不同收入来源的公平性评价与总体收入分配公平感之间通常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而这些公平性评价与个人年龄、教育程度以及收...
关键词: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公平感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正观念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4年第11S期78-78,共1页曹浩 
新课程标准制定出四个方面的领域目标,其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学习基本体育技能,除此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坚韧的良好品质。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更注意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一定...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体育技能 品德教育 领域目标 标准制定 道德教育 身体素质 人文理念 促进作用 道德理 
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察被引量:8
《史学月刊》2014年第1期5-28,共24页李振宏 
现有的两汉思想史,多是以思想家为轴线的思想史,约等于是思想家的谱系。思想史写法如果转变为以思想为轴线的思想史,或谓观念思想史、概念思想史、问题思想史,则将是真正的思想的历史而不再是思想家的历史。借用数据库方法,通过关键词...
关键词:汉代思想史 社会观念 孝观念 信义观念 财富观念 公正观念 法观念 
民间司法公正观念的神话表述及其特征——明清文学中“城隍信仰”的法文化解读被引量:9
《法学》2013年第1期112-122,共11页范依畴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世俗法律秩序缺憾的神祗弥补;项目编号:12XNH015)
传统中国的小民百姓如何看待司法权和司法公正?民间的"城隍信仰"给了我们部分答案。城隍神是传统中国民间信仰诸神之一。作为保护城镇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神灵,城隍神实为古代中国司法之神。这样一种土生土长的神灵信仰,相当深厚地承载...
关键词:城隍神 鬼神故事 城隍审判 司法公正 
公证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培育
《中国公证》2011年第12期12-14,共3页姜银忠 赵文兵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从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①由此.公证职业道德是指公证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公证职业道德给公证行业发展、公证...
关键词:法律职业道德 公证人员 培育 内涵 行为规范 社会生活 公正观念 从业人员 
“公”与“正”及公正观念——兼辨“公正”与“正义”被引量:7
《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53-57,共5页杨国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和结构研究"(项目号:10&ZD064)的阶段性成果
"公"和"正"分别具有认识论与价值论两个方面的内涵。从认识论的层面看,中国思想家所讲的"公",往往关乎一种客观的视域,"正"则意味着合乎事实。价值观意义上的"公",首先与通常所说的"公共性"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作为现代观念的"公共性"...
关键词:  公正 正义 权利 
中国传统“公”、“正”、“公正”观念的析义和扬弃被引量: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第8期32-35,共4页杨国荣 
一 "公"、"正"除了连用为"公正"之外,在中国思想史上,"公"和"正"两个概念往往也是分开来讲的。朱熹也提到这个问题,这也是历史事实问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 公正 “公” “正” 扬弃 中国思想史 事实问题 朱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