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理论

作品数:19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阮忠代迅申元初胡浙平张明阁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西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贵州社会科学》《青少年书法(青年版)》《中华活页文选(教师)》《学苑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味”与“味”诗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8年第6期13-18,共6页杨铸 
"味"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最富特色的基本范畴之一。"味"有二义,即饮食之味与气息之味。古代诗论言"味",本于饮食之味,而非气息之味。以"味"言诗,始于六朝,并一直延续到晚清,在现代亦有回响。在长期演进的历史过程中,获得了不断...
关键词:古代诗歌理论 “味” 古代诗论 饮食 
严羽《沧浪诗话》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8年第1期102-102,共1页
《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严羽所著,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佑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关键词:《沧浪诗话》 严羽 古代诗歌理论 美学著作 后世影响 宋理宗 系统性 理论性 
落日气清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7年第11期19-20,共2页谷松章 
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重要的著作,它辞藻华美,意境深远,非常适合作为书法篆刻的创作内容。在《二十四诗品·沉着》一篇有一个词“落日气清”,今天我们就以它为内容来创作一方四字的印章。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古代诗歌理论 创作内容 书法篆刻 司空图 
中国诗学的政教传统与国学治学
《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7期234-243,2+283,共10页姚奠中 
政教中心·中国诗歌的一个主要传统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有导源于汉代的几个重要论点,影响着两千多年的诗歌评论,也指导着两千多年的诗歌创作,这就是所谓“风雅”、“比兴”、“美刺”、“讽谕”。这几个论点,分析起来,既有所区...
关键词:中国诗学 传统 政教 诗歌创作 治学 国学 中国诗歌 古代诗歌理论 
关于宋濂诗论中“良师友切磋指点论”的探讨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337-344,共8页胡浙平 
宋濂明确提出作诗需要有"良师友切磋指点",并把它上升到作为一个诗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这既是对前人实践的总结与理论的提升,也是他自己从师、为师、交友的经验体悟。现着重探讨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理论渊源与内涵,并阐述其意义。
关键词:古代诗歌理论 宋濂 良师友切磋指点 
明代诗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评李庆立先生的《怀麓堂诗话校释》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28-129,共2页朱印海 
关键词:古代诗歌理论 麓堂诗话 明代 李庆立 校释 成果 李东阳 茶陵县 
天盖高而无阶 怀此恨而谁诉?——曹丕与曹植(三)
《学苑教育》2009年第5期64-64,共1页
(三) "建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潮,光耀千古;而"建安风骨"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的经典理念,高标星空。"风骨"一说,由刘勰《文心雕龙》率先提出,钟嵘《诗品》对建安时代优秀作品的评价是:"骨气奇高,词才华茂,情兼雅怨,...
关键词:曹植 曹丕 古代诗歌理论 《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建安文学 建安风骨 中国文学史 
论诗歌创作中“穷苦”与“欢愉”之说
《写作》2007年第4期26-27,共2页竺柏岳 
“诗穷而后工”,是我国古代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传统的观点。从发端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申述他受官刑的奇耻大辱后,决心“发惯著书”起,到唐代韩愈倡导“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音易好”(《荆潭唱和诗序》)之说,宋代欧阳修则更...
关键词:诗歌创作 《梅圣俞诗集序》 古代诗歌理论 《报任安书》 穷而后工 创作规律 封建社会 司马迁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的味诗法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32-32,43,共2页张明阁 
关键词:中国 古代诗歌理论 味诗法 滋味说 韵味说 余味说 
中西古代诗教的异同与优劣及其原因探析被引量:1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4,共4页徐怀谦 
以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中西古代诗歌理论的创立者 ,都十分强调诗歌的功用和价值 ,他们不是就诗论诗 ,而是把诗放在较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 ,放在它与政治、道德伦理等的相互关系中进行考察 ,得出了许多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结论。中...
关键词:诗教 中国 西方国家 孔子 亚里士多德 方法论 古代诗歌理论   审美观 共性 类型说 典型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