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器

作品数:240被引量:21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孟建军孟文涛方建军田联韬张寅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乐器》编辑部中国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智引领新风潮模式古乐传播年轻化研究
《当代音乐》2024年第11期189-191,共3页杨如星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8ZD15);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60003);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16CD155)。
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智能技术在中国传统古乐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吸引年轻人和克服传统传播局限方面的潜力。分析了如何通过增强互动性和沉浸感来支持文化保护和创新,并提出了多种前沿技术在古乐器传播中的实际应用。研究表明,...
关键词:数智技术 中国古乐器文化 年轻化传播 跨学科融合 
音乐学人
《当代音乐》2024年第10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彭丽颖,古乐器研究学者、横弹乐器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专家委员会青年专家,北京乐器研究所研发员,吉林省民族管弦乐学...
关键词:乐器改革 古筝专业 音乐学 非遗传承 古乐器 高峰论坛 发展与创新 民族管弦乐学会 
返璞归真:瓦格纳主义前的瓦格纳
《歌剧》2024年第9期80-89,共10页司马勤 李正欣(编译) 
应该说我也算得上有些年纪了,所以我还记得多年前指挥家罗杰·诺林顿(Roger Norrington)提出了一个在当年算得上激进的概念:他参考了考古研究以还原古乐器,并按时间顺序演奏贝多芬的全套交响曲。
关键词:瓦格纳 贝多芬 返璞归真 考古研究 时间顺序 交响曲 古乐器 指挥家 
“八音”考释——兼论中国古代乐器中的舞台美术
《戏剧艺术》2024年第3期191-202,共12页贤骥清 
2023年上海戏剧学院科研项目扶持计划“中国古代舞台研究”(STA23ZD02)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古代礼乐中,歌、舞、音、声、乐内涵不同。“歌”是咏唱之言;“舞”是跳耍之姿;“音”是节奏之声;“声”是振动之响;“乐”是歌、舞、音、声的综合。“五声八音”谓之音乐,金、石、土、革、丝、竹、匏、木总称“八音”,亦可代指...
关键词:八音 礼乐 中国古乐器 舞台美术 
论先秦文献中记载的古乐器“木铎”
《黄河之声》2023年第18期84-87,共4页孙美玲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罗列了历代学者对“木铎”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按照“以柄分”和“以舌分”对现今出土、见于著录、征集的铎进行了分类;第三部分中,以“木舌说”“木柄说”“木柝说”“木质说”为二级标题,通过文献结...
关键词:木铎 金铎  两周 秦汉 
古乐器文化在白酒包装容器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1
《绿色包装》2023年第8期112-116,共5页张文杰 黎英 
湖南省教育厅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湘教通〔2021〕94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古至今,音乐与酒之间有着深厚的文化结缘。通过分析古乐器文化和酒文化的特点,发掘乐器文化和酒文化形与意的融合,探析古乐器文化在白酒包装容器设计中的应用可通过几何形造型、特异造型、意向造型几种方式进...
关键词:白酒包装设计 古乐器文化 酒文化 容器设计 形与意融合 
古乐器,新演绎《琴怀古今》古琴即兴曲唱片专辑
《家庭影院技术》2023年第7期124-124,共1页Frankie 
最近收到一张《琴怀古今》的古琴即兴曲唱片专辑。唱片的包装很有天艺唱片的风格,但看仔细一点,这张专辑是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由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发行,天艺唱片只是专辑的经销商。《琴怀古今》是著名古琴艺术家赵晓霞用一...
关键词:即兴曲 古琴 原创作品 唱片 音乐 经销商 古乐器 
鼓瑟吹笙 为今人奏古音
《党的生活(河南)》2022年第14期53-54,共2页毕京津 
从自己做乐器、找谱子开始,再进行演奏,还要做音乐考古、学术研究这是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日常。“别的乐团就是乐团,我们的古乐团既是乐团,也是研究所和学校。”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已经这样坚持...
关键词:河南博物院 音乐考古 华夏古乐团 学术研究 古乐器 
古乐器“瑟”源流考
《黄河之声》2022年第8期60-63,共4页徐溪滢 蔡国庆 
古乐器瑟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在我国古代礼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时至今日,却鲜有瑟“音”萦绕耳旁。本文运用二重证据法通过对文献与考古二者相互验证,探索瑟之缘起;其次,以历史发展为脉络,梳理瑟之流变;最后,通过对瑟形...
关键词:古瑟再生 功效 形制 文献 文物 
传统音乐文化的源与流——古乐器沛筑发展启示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第4期50-54,共5页龚雪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非遗‘沛筑’与研旅融合对江苏沛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0410);南京市委宣传部第五批文化人才项目“‘沛筑’形制改良与创新研究”;南京晓庄学院青年专项(人文社科类)“国礼非物质文化遗产‘沛筑’的学校教育传承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NXY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沛筑不仅是一件古乐器,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时代和平外交使者。制作沛筑的技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文化场域中,要加强非遗的教育传承、非遗文化传播及其与文化产业、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其核心问题是要从...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 源流 沛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