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资料

作品数:87被引量:18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贵民叶玉英赵平安杨现昌刘钊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抄古文的来源和流传
《全国新书目》2024年第8期12-21,共10页李春桃 
传抄古文是指经过人们转传写而得以保存的古文字资料,其中以战国文字为主体。传抄古文主要保存在《说文》古文、三体石经(古文部分)和《汗简》《古文四声韵》《集篆古文韵海》《订正六书通》以及少量碑刻等材料中。本书以上面提及的古...
关键词:三体石经 战国文字 古文字资料 理论体系 考释方法 
战国中山三器铭文特辑·光
《民间故事选刊》2023年第17期F0004-F0004,共1页郝建文 
光字是会意字,指的可能是火光。现存的古文字资料中,“光”是人头顶上有火的形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光”字,加了一些装饰性的笔画以求美观。中山三器中,大鼎和方壶铭文中各有一个“光”字。字形基本相似,在写法上略有不同。左右...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 方壶 古文字资料 会意字 装饰性 战国中山 铭文 
纪南城周边近年出土的古文字资料与楚文化考古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43-53,共11页蒋鲁敬 
楚纪南故城周边墓葬出土的卜筮祭祷简所记墓主的名字与职官,提供了楚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制度的重要资料,是辨析墓主族属的依据。有关楚王族的卜筮祭祷简和楚铜器铭文资料,揭示出战国时期楚王族墓葬的墓向为东向。一件秦铜铍刻铭的纪年,为...
关键词:楚简 楚铜器铭文 楚王族 年代 
从“华夏”到“中华”--试论“中华民族”观念的渊源
《新华文摘》2021年第8期60-63,共4页晁福林 
“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诸民族庄严的集合称谓。这个称谓源远流长。追溯其源可以到先秦时期的“华夏”观念。研究“华夏”观念之源,需要从甲骨文、金文以及古文献里的“夏”“华”“中国”等记载开始讨论。这是因为文字是人...
关键词:甲骨文 从这里开始 古文字资料 古文献 金文 华夏 先秦时期 人的意识 
试论古文字资料对上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启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71-184,共14页边田钢 
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18NDJC154YB);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之子项目(19JJD740006);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7FYY002)。
古文字资料真实地保留着上古汉语文字构形、形义关系、辞例方面的原貌,对上古汉语词汇研究具有如下启示:古文字构形证据为训释词义提供线索;古文字形义关系为训释词义提供参证;出土文献辞例为判定词性和词义框定范围。处在出土文献与古...
关键词:上古汉语 出土文献 古文字 词汇训诂 形义关系 
古字新识(一)——汉字的性质
《书与画》2020年第1期47-51,共5页葛亮 
引言笔者主要从事甲骨、金文、简帛等古文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为高校书法专业学生讲授文字学课程,在授课中可以感受到当代书法研习者对文字学知识,乃至新出土的古文字资料,都抱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时下也普遍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
关键词:古文字资料 象形文字 甲骨文 似是而非 文字学 繁体字 当代书法 金文 
文明之光 源远流长——山东大学考古系出土文字类文物撷英
《收藏界》2019年第5期56-57,共2页史本恒 
文字的创造对传递信息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纵观中国文字的历史,以现今山东省为主体的海岱地区,是中国文字起源、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通过多年的田野考古发掘,出土了重要的古文字资料,无...
关键词:考古系 中国文明起源 田野考古发掘 古文字资料 文明之光 山东大学 文字书法 海岱地区 
据古文字资料再论《论语·雍也》“君子可逝”句被引量:2
《语言科学》2019年第1期81-96,共16页袁金平 李丽珠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ZS008)的资助
《论语·雍也》"君子可逝也"一句中的"逝"字,历来学者多从汉儒之说,训为"往"。清人俞樾持不同观点,认为"逝"当读为"折",当代学者洪波赞成此说并为之论证。《论语》出土文献的发现与刊布,为正确揭示文本真义提供了契机。定州汉墓竹简中...
关键词:君子可逝  异文 古文字 用字 
申论西周金文的“县”——兼谈古文字资料对相关研究的重要性被引量:4
《文史哲》2017年第6期139-152,共14页黄锦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东周郑韩陶文研究"(11YJAZH037)的资助成果
从文字学角度看,西周金文中将"还"读作"县",既"有律有例",又有文献和史实的依据,且文字、文献及史实均可交验互证。读"还"为"县",在各方面皆有充分依据,可为定谳。将金文与传世文献等互证,至迟在西周中期懿孝之世已有"县",其性质为"县鄙...
关键词:  古文字 小学 由经入史 
古文與東周文字合證兩篇
《简帛》2017年第1期1-6,共6页李春桃 李飛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傳抄古文整理與研究”(項目批准號:15CYY039);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簡帛學大辭典”(項目批准號:14ZDB027)的階段性成果
传抄古文通常又简称古文,是指经过人们辗转传写而得以保存的古文字资料,其中以战国文字为主。近年来随着东周文字资料的不断增多,古文也逐渐为学者所重视,相关研究着述曰益丰富,但仍有一些古文形体未被释读出来。本文拟结合东周文...
关键词:古文字资料 战国文字 “正” 东周 简称 释读 形体 指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