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历史剧

作品数:183被引量:7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兴玉权五明夏敏李畅李晓梅更多>>
相关机构:乐山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战后郭沫若历史剧在重庆的舞台实践--西南剧艺社演出《孔雀胆》考述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1期159-161,共3页冯清贵 
2023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郭沫若历史剧演出史料辑佚、整理与研究”(SCJJ23ND264)的阶段性成果。
民国时期,郭沫若的历史剧《孔雀胆》被不断搬演,显示了郭沫若历史剧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查阅民国报刊史料,发现西南剧艺社演出《孔雀胆》史料若干。本文详细考察了西南剧艺社演出《孔雀胆》的具体情况。郭沫若历史剧《孔雀胆》的演出,拓...
关键词:西南剧艺社 《孔雀胆》 演出考述 
郭沫若历史剧在上海的舞台实践--上海剧艺社演出《孔雀胆》考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9期77-84,共8页冯清贵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郭沫若历史剧演出史料辑佚、整理与研究”(SCJJ23ND264)。
《孔雀胆》是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第五部历史剧。根据原始报刊资料还原了1946年上海剧艺社演出《孔雀胆》的具体情况。在艺术成就上,朱端钧导演的《孔雀胆》情调幽美,既体现了郭沫若历史剧的诗化风格,又对演剧的民族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上海剧艺社 《孔雀胆》 演出考述 
传统悲情、英雄悲剧与“戏剧的感动力”——基于郭沫若历史剧《孔雀胆》的考察
《郭沫若学刊》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宋宁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郭沫若历史剧与民族戏曲研究”(23CZWJ10)的阶段性成果。
郭沫若历史剧悲剧性问题,应置于话剧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中仔细考量。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以“戏剧的感动力”为出发点,提出重视伦理和观众心理诉求的观点,以推动话剧大众化发展。本文通过《孔雀胆》不同版本的比对和史料的梳理,发现剧作呈...
关键词:郭沫若 历史剧 传统悲情 英雄悲剧 《孔雀胆》 
“叛逆”“喷发”与“翻案”——郭沫若历史剧的新历史主义阐释
《四川戏剧》2024年第5期46-52,共7页胡志毅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话剧文献补遗与集成研究”(项目编号:22&ZD2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对郭沫若不同创作时期的历史剧进行分析。从初期作品《黎明》《三个叛逆的女性》反映出的“叛逆”,到中期作品《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等的创作“喷发”,再到后期作品《蔡文姬》《武则天》对其...
关键词:“叛逆” “喷发” “翻案” 郭沫若 历史剧 
郭沫若历史剧的文化价值建构——以《武则天》创作为中心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3期120-122,共3页王靖萱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史学及考古学等领域均享有崇高的地位,同时也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大家。在优秀的文学创作、深刻的历史研究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多重加持下,其历史剧本兼具个人特色与文学价值,体现出政治、历史与文学...
关键词:郭沫若 历史剧 文化价值建构 《武则天》 
漫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下)——从郭沫若历史剧谈起
《现代中文学刊》2023年第4期93-110,共18页王璞 
本文以“上篇”为基础,深入到郭沫若重庆时期的四大战国悲剧的构造内部,直面“时代精神”的戏剧“翻译”之中“必要的时代错误”。一方面把这些历史剧置于悲剧理论的问题谱系之中,另一方面又重视它们在中国战时思想文化论争中的特殊占位...
关键词:郭沫若 侯外庐 卢卡奇 历史剧 悲剧 布莱希特 《屈原》 《蔡文姬》 
20世纪40年代话剧民族化视野下的“现实主义演出体系”探索——以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演出为例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第1期285-294,共10页谭嫦嫦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不仅是抗战时期的中国话剧,其演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文学事件之一。以往的研究,大多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入手,着眼于它的文化政治内涵。不过,从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成熟与发展角度来看,《屈原》...
关键词:舞台艺术 话剧民族化 《屈原》 戏剧文学 演剧艺术 政治内涵 中国现代文学史 郭沫若 
漫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上)——从郭沫若历史剧说起被引量:2
《现代中文学刊》2022年第6期15-23,共9页王璞 
本文从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四大战国历史剧出发,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难题,展开贯通文学史和批评理论的漫谈。这一漫谈试图容纳理论论争和文本实践的多种线索,“上篇”不仅追踪郭沫若历史剧的起源构型,而且回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文学观...
关键词:历史剧 郭沫若 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历史主义 “席勒式” 鲁迅 
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色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2年第11期98-100,共3页肖满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剧作中的语言、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情感的表达和创作的原则都具有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具体而言,其浪漫主义特征表现为:激昂的情感表达,表达了对光明的热切渴望、对...
关键词:屈原 浪漫主义 郭沫若 
从身体视角看郭沫若历史剧中反面角色的形象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73-81,共9页王明娟 王学振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一般课题“郭沫若民国历史剧的反面角色研究”(GY2018B0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郭沫若在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中塑造了秦始皇、赵高、魏安釐王、郑袖、侠累等众多反面角色,分别指向帝国主义、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汪伪政权和大量汉奸。作者秉承古为今用、失...
关键词:身体视角 郭沫若 历史剧 反面角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