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三叠纪

作品数:61被引量:39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童金南宋海军田力杨浩吴亚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古生物学报》《科学咨询》《古地理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阿拉善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构造变形环境与属性:问题与争论
《地质通报》2025年第1期1-32,共32页张进 王振义 赵衡 张北航 曲军峰 杨亚琦 张义平 赵硕 刘建峰 曹鹏 杨旭 郑荣国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亚造山带中段晚古生代韧性剪切系统构造特征与剪切带型金矿的形成与保存》(编号:JKYZD202309);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天山-兴安中东段关键地区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编号:DD20240075);《北方山系西拉木伦与贺根山基础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004);《狼山儿驼庙幅、巴彦哈拉幅1∶5万构造填图典型示范试点》(编号:12120115069601);《北山-阿拉善关键构造带专题地质调查》(编号:DD202302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阿拉善北部蛇绿混杂岩形成机制、变形过程与构造环境》(批准号:4197224);《中亚造山带中段(北山)俯冲-增生结构与造山带变形:三维大地电磁探测与韧性剪切变形的联合约束》(批准号:U2344215);《阿拉善地块主要断裂系统性质、阶段和构造背景研究》(批准号:41572190)。
【研究目的】二叠纪—三叠纪是中亚造山带演化的关键阶段,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性质、机制和时代的变形,可能代表了古亚洲洋俯冲-碰撞-陆内3个重要演化阶段的产物。近年来的工作在中亚造山带中段的阿拉善地区识别出大量的二叠纪—三叠纪变形...
关键词:造山带 阿拉善 古亚洲洋 二叠纪—三叠纪 变形属性 
二叠纪-三叠纪转折期升温事件与陆地生态系统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5期1093-1107,共15页张华 蔡垚峰 角升林 沈树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42293280);江苏省重大科技开放合作平台建设项目(批准号:BZ2023068)共同资助。
距今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剧烈的火山活动导致大量CO_(2)和CH_(4)等温室气体释放,引起全球海洋表层平均水温快速上升8~10℃,而陆地的升温幅度可能更大。这次升温事件对海、陆生态系统都造成致命打击,然而,陆地生态系统对这次全球升...
关键词:二叠纪-三叠纪转折期 升温事件 沉积记录 野火事件 陆地生态系统 
二叠纪-三叠纪西伯利亚暗色岩事件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24年第10期46-47,共2页米海兵(编绘) 
琼东南盆地二叠纪-三叠纪长英质岩浆作用:对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与演化过程的启示被引量:1
《岩石学报》2024年第8期2450-2468,共19页徐长贵 侯明才 吴克强 熊富浩 尤丽 李成祥 王文博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KJZH-2021-0003-00)资助。
琼东南盆地发育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类,为研究南海北部陆缘古构造属性与大地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岩石探针。本文以基底长英质岩浆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琼东南盆地二叠纪-三...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二叠纪-三叠纪 长英质岩 岩石成因 构造演化 古特提斯 
广西乐业上岗剖面三叠系底部微生物岩中的介形虫化石组合变化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4年第2期118-141,共24页吉霞 黄云飞 孙鑫 楚道亮 代旭 田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30513);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GBL22103)共同资助。
通过对广西乐业上岗剖面三叠系底部微生物岩段微体化石的高分辨率采样和精细处理,共获得4756枚介形虫化石,鉴定出27属96种。群落分析结果显示存在2个介形虫组合,分别是Bairdia wailiensis-Liuzhinia antalyaensis-Bairdiacypris ottoman...
关键词:微体化石 介形虫 微生物岩 生物灭绝 二叠纪-三叠纪 
广西坡决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含微生物岩剖面介形虫及其古生态意义被引量:1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3年第2期107-119,共13页万俊雨 袁爱华 叶茜 冯庆来 江海水 陈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2055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7303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2033)共同资助。
通过对广西坡决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含微生物岩剖面进行系统采样,获得455枚保存相对完好的介形虫标本,鉴定为14属56种。坡决剖面介形虫动物群主要以光滑速足介目为主,特别是土菱介科(Bairdiidae)在动物群中占据绝对优势。在二叠纪末大灭...
关键词:介形虫 二叠纪末大灭绝 优势种 古生态 微生物岩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牙形石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资源环境与工程》2022年第6期727-733,共7页崔亚圣 吴奎 王伟 余浩宇 辛杰 彭小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2011);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CFB276);湖北省地质局科技专项基金(KJ2021-31、KJ2022-5)。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是地球发展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发生了自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国内外地质研究的热点领域。牙形石作为该时期主要的标准化石,是开展地层对比及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研究的重要依据。近来通过测量牙...
关键词:二叠纪—三叠纪 牙形石 氧同位素 海水温度 气候变暖 
贵州水城仲河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底栖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转变被引量:1
《地球科学》2022年第11期4210-4221,共12页赵俊杰 黄云飞 吉霞 楚道亮 童金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2030513)。
为了定量化恢复晚二叠世末期生物大灭绝对底栖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对浅海碎屑岩台地相区的贵州水城仲河剖面开展宏体化石采集和分析,识别和划分古群落,选择优势度、香农指数、均匀度等代表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功能群数...
关键词:晚二叠世末生物大灭绝 底栖群落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古生物学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的复苏过程:多样性、壳饰演化与古生物地理区系被引量:1
《古生物学报》2022年第3期343-357,共15页陈中强 郭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21001,41830323,41930322);教育部111项目(BP820004);中国地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联合资助。
腕足动物是古生代海洋中最重要的底栖生物类群之一,然而该门类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中遭受巨大的打击,在中、新生代海洋中被严重地边缘化。为了评价大灭绝对腕足类宏演化过程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大灭绝后的复苏过程,从多样性、壳饰...
关键词:腕足类 大灭绝 三叠纪 壳饰演化 古生物地理区系 
东南亚长山构造带二叠纪-三叠纪岩浆作用及其古特提斯构造意义被引量:2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22年第3期585-604,共20页钱鑫 李慧玲 余小清 张玉芝 王岳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701641,41830211,42072256);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18B030312007,2019B1515120019)联合资助。
长山构造带(简称长山带,Truong Son)是印支陆块北部最大的构造岩浆岩带,保存了大量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岩浆记录,并被认为与马江古特提斯分支洋/弧后盆地的演化及随后的印支与华南陆块的拼合有关。本文系统综合了该带二叠纪-三叠纪的长...
关键词:长山构造带 二叠纪‒三叠纪 岩浆作用 地球化学 古特提斯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