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

作品数:427被引量:10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景扶明汪悦进李清泉胡孚琛徐晓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音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礼忏仪:宋代天台宗标志性修行实践
《法音》2020年第10期35-41,共7页徐爽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常规性规划课题“天台忏仪复兴研究”,项目编号:Z19JC079;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宋代天台礼忏仪研究”,项目编号:Y2018392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天台宗一直重视实践修行,开宗祖师智顗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六妙门》《小止观》等著作中都涉及了禅修及止观法的论述;晚年又在《摩诃止观》中统摄三部禅法的内容,构建起天台宗特色的二十五方便、十境十乘观法的止观修行体系;同时...
关键词:摩诃止观 六妙门 忏仪 天台宗 智顗 修持 波罗蜜 金光明 
“参究念佛”的流行与争议
《法音》2017年第10期55-60,共6页熊江宁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前期以开宗立派为顶点,后期以禅净合一为主流”。“禅净作为中国佛教分别代表自力和他力两极.它们在理论上还是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所以在经过长期的内部紧张后.终于缓和矛盾走向融合,制造出兼具双方之长的修...
关键词:流行语 念佛 中国佛教 禅净合一 禅净双修 矛盾 他力 修持 
宁玛派对修行误区的讨论——智悲光尊者《狮吼论》研究
《法音》2015年第8期12-17,共6页原军超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教法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派系,基本上是继承与沿袭了吐蕃时期莲花生、无垢友、贝若杂纳以降著名学者的教法。大圆满法是宁玛派的特有教法,也代表了其核心的佛学思想,该教法名称的确立以及见修行体系是由十四世纪著名...
关键词:宁玛派 大圆满 尊者 缘觉乘 声闻乘 空性 佛学思想 觉受 吐蕃时期 修持 
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被引量:3
《法音》2015年第7期34-43,共10页朱亚仲 
一、持名念佛的来源及影响 在净土宗十三位祖师中.初祖东晋慧远(334—416)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侧重于禅观念佛,无论是依据的经典还是念佛的方式,实际上都与后世的净土宗不同:从北魏昙鸾(476—542)开始提倡口称念佛.经隋...
关键词:净土宗 念佛 修持 创立者 三昧 慧远 祖师 禅观 
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贺信
《法音》2014年第10期5-5,共1页
各位作为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地区中心的代表,汇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宝鸡市,出席这次"世佛联"大会,我谨向在座与会代表致以热烈的祝贺。当今世界,确实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佛法。然而,部分人似乎未能够从学习佛法中充分获益,无法掌握佛...
关键词:泰国国王 陕西省宝鸡市 普密蓬 世佛联 阿杜 地区中心 修持 弘扬佛法 学佛 行中 
《宗教不宜混滥论》讲记(三)
《法音》2011年第12期44-47,共4页印光 传印 
(三)宗目教足,相需相成 【论文】既见本来面目,然后看经修行。方知一大藏教。皆是自己家里话;六度万行,皆是自己家里事。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非目则无由见道。非足则不能到家。是宗教之相需而不相悖,相合而不相离也。
关键词:宗教 本来面目 修行 修持 
《净土决疑论》讲记(十五)
《法音》2011年第6期24-30,共7页释印光 释传印 
④释“无禅无净土”【论文】“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
关键词:净土 法门 往生 功德 修持 
道不远人 法不离心
《法音》2011年第6期31-32,33-38,共8页学诚 
在修行佛道的过程中,需把握好对内、对外两个方面的关系。首先,修行就是修心。是在我们内心努力;同时,修行也离不开外在的条件,必须依靠师友,才能走得上去。所以我们既要注重内心的修持,又要经营外在的师友缘。如何认识这个道理...
关键词:修行 内心 师友 佛道 修心 修持 道场 实践 
怀念张范中老居士
《法音》2011年第5期64-66,共3页梁栋 
大约是在1992年的秋天.一位相熟的居士跟我说,在广济寺云水堂的后院,住着一位老居士,叫张范中,曾经出过家,随侍过印光老法师,很有学问,也很讲修持。我一听心里就喜欢,于是就请这位师兄为我引见。
关键词:居士 怀念 秋天 法师 印光 修持 
紫柏大师与云栖大师被引量:1
《法音》2010年第11期45-50,共6页戴继诚 
在晚明佛教四大师中,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基本活动于晚明万历年间,故又有"万历三大师"之称。三位高僧虽然都致力于重振佛法,再塑辉煌,但因为性情不同,宗旨有异,在弘法做略与修持手段上呈显著差异。
关键词:紫柏大师 晚明佛教 万历年间 德清 佛法 高僧 修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