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停止形态

作品数:54被引量:12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志祥金华捷张开骏朱本欣陈京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苏警官学院学报》《经济刑法》《大观周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次盗窃中“次”的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之衔接判断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李星亿 
多次盗窃系行刑交叉立法范式,其正当性基础在于将客观立场与主观立场相结合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将犯罪停止形态融入次目的计量时,需注意仅有未遂形态的行政不法行为符合要求,中止与预备形态无需计量;基于未遂形态行政不法的纳入,应当承...
关键词:次目 连续犯 多次盗窃 犯罪停止形态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严格解释路径下多次型加重犯的认定——以“多次抢劫”为切入点被引量:2
《法治社会》2024年第1期115-126,共12页梁丹丹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四项规定的多次抢劫作为情节加重犯,本质上虽属于连续犯和同种数罪,但法定刑却更为严苛,体现了从严立法模式,基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应对其进行严格解释。应结合抢劫罪的未完成形态与“次”的认定,对“多次抢劫...
关键词:多次行为 情节加重犯 犯罪停止形态 连续犯 
论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的停止形态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57-68,共12页谢治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时代支付结算犯罪认定模式转型研究”(22CFX014)。
关于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的停止形态,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上存在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具体分析说三种立场。中止犯减免处罚的刑事政策根据是基于预防犯罪目的而对中止行为予以奖励,其对中止自动性的判断具有指导、制约作用。基于嫌恶...
关键词:嫌恶之情 放弃罪行 犯罪停止形态 中止自动性 功利价值观 
共犯脱离理论的适用研究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67-71,共5页梁天晴 
共犯脱离是具备独立定位的理论,与犯罪停止形态分属不同领域。融合规范的因果关系遮断说和共谋射程理论说,共犯脱离的判断标准分为事实和理论两层面。事实层面,行为人停止犯罪且被其他共犯人了解;理论层面,停止行为可被判断为解除共犯...
关键词:共犯脱离 规范的遮断因果关系 共谋射程理论 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中成立犯罪中止须具备“三性”
《人大建设》2020年第8期46-47,共2页刘海俭 
《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根据这一规定,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的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属于未完成犯罪的一种...
关键词:共同犯罪 犯罪中止 防止犯罪 犯罪过程 犯罪停止形态 自动放弃 自动性 司法实践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研究
《刑法论丛》2020年第2期72-106,共35页赵远 余璇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是《刑法修正案(九)》基于法益保护前置理念增设的一种预备行为实行化的涉恐新罪名。本罪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直接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恐怖活动而实行四类准备行为。区分本罪与非罪的界限,要从主观、客观、情节...
关键词:准备实施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培训 犯罪停止形态 罪数形态 
自贸区“中途换货型”走私犯罪的认定与预防
《经济刑法》2019年第1期99-106,共8页高孝义 金华捷 
"中途换货型"走私犯罪是一类比较典型的具有自贸特质的犯罪类型,通常发生于货物转关运输环节,本质上属于绕关型走私。这类犯罪认定难点主要体现在涉案人员主观明知、涉案数额以及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三个方面。相关部门应当根据这类犯罪...
关键词:走私犯罪 涉案数额 犯罪停止形态 预防措施 
新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停止形态及罪数分析
《中国检察官》2018年第8期58-60,共3页张佩如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改装POS机窃取信用卡信息,伪造信用卡并持伪卡使用,是近年来新的信用卡诈骗犯罪表现形式。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新型信用卡诈骗犯罪三个关联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及罪数认定存在较大争议。基于窃取信用卡信息罪、伪造...
关键词:信用卡诈骗罪 犯罪停止形态 罪数 
聚众斗殴行为属性对入罪的评价机制研究——以犯罪停止形态对实践的价值分析为视角被引量:2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1期78-81,共4页戴建军 
聚众斗殴罪是由"聚众"与"斗殴"构成,犯罪模式极其复杂,犯罪过程也是呈现动态化。司法实践中对于本罪的预备、未遂及中止形态存在着诸多的争议,理论界对此也是莫衷一是。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与理论分析法相结合,由典型案...
关键词:聚众斗殴 行为属性 停止形态 犯罪中止 入罪评价 
在扒窃犯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青年时代》2015年第12期73-73,共1页周玉凤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在法律上确认了扒窃入刑,加大了对这一多发性盗窃犯罪的打击力度。但由于没有出台相关细则,对于扒窃概念的认定还不完善,对于“扒窃”入刑已被人普遍接受,但是对“扒窃”这一盗窃行为该如何认定又产生了诸...
关键词:扒窃概念 认定 犯罪停止形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