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燥

作品数:196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孙伯青袁玲玲高峰陈莉孙荣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学会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倒春寒凶猛,宜防燥护肺
《家庭医生》2025年第5期48-49,共2页张美娴 于国泳 
今年的春天,来得迟,还很冷。立春后,气温骤降,北京气温甚至降到零下十摄氏度。即使最近气温有所回升,仍是乍暖还寒,凉意难散。于国泳教授指出,到了立春,我们就已踏入乙已年的初之气。根据五运六气理论,《黄帝内经》载乙已年“初之气,寒...
关键词:《黄帝内经》 立春 气温骤降 杀气 倒春寒 
平补深秋季,御寒防燥迎冬来
《大众健康》2024年第11期62-63,共2页提桂香 吕品 
深秋时节,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收敛阳气,潜藏阴精于体内,同时注意防燥御寒。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过后,天气变冷,自然界阳消阴长,万物肃杀。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收敛阳气,潜藏阴精于体内,同时注意防燥御寒。
关键词:阴阳变化 平补 阳消阴长 深秋时节 养生 阳气 御寒 自然界 
防燥常喝“增液汤”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2024年第11期64-64,共1页松柏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鼻乃肺之窍,鼻干燥于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喉、咽也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此外,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
关键词:增液汤 鼻干燥 干燥症 咽干 音哑 津亏 肺燥 肺与大肠 
多食“三菜”养养阴防燥
《山西老年》2024年第11期60-60,共1页潘春华 
要想养阴防燥,保持身体健康,可多吃黄花菜、芥菜和白菜。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花、忘忧草,为百合科植物,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史。它的花蕾,即黄花菜,自古以来就是美食,营养价值颇高。每百克干黄花菜含有蛋白质14.1克,脂肪1.1克...
关键词:黄花菜 百合科植物 栽培史 金针菜 忘忧草 萱草花 多种维生素 营养价值 
秋季养生,防燥当先
《祝您健康》2024年第9期19-20,共2页林钰清 程祯祯 
燥,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使万物的发展变化趋于收敛、停止,进而巩固、成熟.人体也需要从这个阶段开始收藏、储备营养物质,以应对接下来相对"恶劣"的环境,并为来年的升发做准备.
关键词:营养物质 收藏 自然界 防燥 
立秋——生津润肺防暑防燥
《自我保健》2024年第8期7-7,共1页
立秋时节,燥气当令,易耗津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生津润肺为原则。肺在五色里属白,应多食白色食物,如银耳、百合、白芝麻等。加上此时湿热之气犹盛,清热解暑类食物尚不能立刻从餐桌上撤除,在防燥的同时也要防暑清热。
关键词:清热解暑 白芝麻 防暑 立秋 湿热 食物 
节气养生:伏天未尽秋气至,防燥养阴保健康
《中国老年》2024年第16期14-14,共1页本刊综合 
八月,迎来立秋和处暑节气。立秋之后,气候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处暑过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节气养生需防燥护阴。
关键词: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阴气 立秋 阳气 护阴 节气养生 
秋季季干燥防燥有方
《生活与健康》2023年第11期58-59,共2页胡献国 
秋季雨水渐少,既有夏日之余气,又有近冬之寒气,天气干燥,故燥主秋令。中医认为,燥邪干涩,易伤津液,故而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皱裂、毛发不荣、眼目干涩、大便秘结的病变。燥易伤肺,故而容易出现干咳少痰,或胶黏难咯,或痰中...
关键词:咽干口渴 鼻干燥 大便秘结 胸痛 燥邪 津液 不荣 燥易伤肺 
久居暖气房,注意加湿防燥
《健康养生》2023年第11期35-35,共1页谢晓 袁玲玲(指导) 
谁说北方的冬天比较冷?明明南方人要裹着棉被抱热水袋,北方的小伙伴们却可以穿着背心吃冰棍。有暖气啊!但可别忘了,久居暖气房也烦恼,一不小心就会患上“暖气病”。
关键词:南方人 小伙伴 暖气 
秋季食养防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3年第10期53-54,共2页黄梦哲 
《管子》中提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此时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
关键词:秋冬养阴 阴气 阳消阴长 《黄帝内经》 伤阴 阳气 《管子》 过渡阶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