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意识

作品数:15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贾丽萍尚世海白晓帆付昌玲李壮更多>>
相关机构:鞍山师范学院温州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苏社会科学》《明清小说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大众文摘》更多>>
相关基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何以“真实”,如何“确定”:蔡崇达“故乡三部曲”与碎片时代的文学可能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1期57-80,共24页李壮 
由《皮囊》《命运》《草民》组成的“故乡三部曲”,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受到大量普通读者的欢迎。这与作者蔡崇达的写作策略及其作品自身诸质素有着内在关联。在题材层面上,蔡崇达以数量众多、身份多样的“他人”为主要表现对象,其内...
关键词:“故乡三部曲” 非虚构意识 形式闭环 情感价值 地方书写 
从战斗场景见证明代小说虚构意识的自觉
《大众文摘》2023年第45期160-162,共3页刘熠阳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虚构性是小说文体独立的重要体现。从《三国演义》到《金瓶梅》,小说虚构成分越来越多,“明代四大奇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明代小说虚构...
关键词:明代白话小说 虚构意识 四大奇书 战斗场景 
笔补造化与好异重幻的超常态审美追求——中国叙事文学的传奇意识初探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1期197-197,共1页彭亚非 
中国古典史学向来有“表意示义”与“逢异必记”的历史叙事传统。前者给了历史叙事以某种建构化的理由和名义.使古典历史叙事从一开始就隐含了某种超越事实常态的叙事意识和叙事追求,促进了叙事性写作中想象力与虚构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叙事文学 虚构意识 审美追求 中国 传奇 超常 造化 历史叙事 
真实与虚构的双重交织——论干宝《搜神记》的编撰心态被引量:2
《当代文坛》2014年第3期142-145,共4页付昌玲 
《搜神记》作为以志怪为题材而编撰的虚构小说,在具备小说虚构性的同时,又具有史料真实性的倾向,使得这部小说一直徘徊在史料与小说之间。原作者干宝的编撰心态值得探究。干宝作为一名史官,在编撰这部小说的时候,明显秉承了史官手法,通...
关键词:《搜神记》 实录原则 史料性质 小说特性 虚构意识 
殷芸《小说》中志人轶事虚构文学中的虚构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134-136,共3页白晓帆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发展至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具备虚构意识了,但志人轶事小说至南朝梁代的殷芸《小说》方才有虚构意识。殷芸《小说》是南朝梁殷芸所撰的志人轶事小说集,也是第一部以"小说"体裁的名称作为作品专名的小说集。受时代背景的影...
关键词:虚构意识 殷芸《小说》 殷芸的“小说”思想观念 
试论元杂剧历史剧的艺术审美特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91-94,共4页丁合林 
元杂剧历史剧具有鲜明的虚构意识。它重视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借"史"写"心"的心史剧特征明显。剧中多敷演历史上的英雄或特立独行者之事迹,形成尚奇的审美旨趣。与其内容相适应,剧作展现的是以阳刚、疏放为主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元杂剧历史剧 虚构意识 心史剧 尚奇 阳刚 
浅论明代文人题材杂剧的虚构意识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9期43-44,共2页刘玮 
明代文人题材杂剧是明杂剧中特殊的一类,他们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文人为主要人物编排剧作。同样的,同类剧作在处理既有"本事"与虚构之间的关系时,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细分其类大概有以下三种:照录"本事"、不作虚构;仅托人名、"无中生...
关键词:明杂剧 文人题材 虚构意识 
重建作家的主体意识和虚构意识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44-48,共5页贾丽萍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世纪中国小说创作论研究"(J06S06)的阶段性成果
在电子传媒、产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小说写作正面临种种危机,如何创造出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精神立场的优秀作品,是目前作家无法逃避的现实责任。深入剖析当下的文化语境,不难发现重建作家的主体意识和虚构意识是小说创作获...
关键词:当代文学 主体意识 虚构意识 小说写作 
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意识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6年第3期59-64,共6页李泽需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课题项目<汉魏六朝小说文献研究>阶段性成果
汉魏六朝时期出现的大量具有虚构成分的叙事作品,足以说明当时人们较普遍地具备了自觉的虚构意识。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有其自身特点,它的出现既有功利方面的原因,也是叙事技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确理解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意识,对...
关键词:汉魏六朝小说 虚构意识 小说创作 实录 
困境与出路——20世纪90年代城市写作的一种阐释
《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183-187,共5页贾丽萍 
本文探讨城市小说创作的局限及出路,指出热衷于表象叙事,放弃对小说艺术品性的探索,进而偏离小说美学规范是城市写作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而重塑作家的主体意识和虚构意识则是城市小说获取新生的途径。
关键词:城市小说 小说美学 虚构意识 小说艺术 作家 叙事 阐释 写作 主体意识 途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