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化过程

作品数:37被引量:65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郑丽沈家煊金昌吉杨永龙张谊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程度副词实词虚化过程探析——以“蛮”“怪”为例
《今古文创》2023年第25期112-114,共3页肖云 
“蛮”“怪”“老”“挺”等是在方言中十分常用的程度副词,但是这些词在造字之初的本义都没有表示程度副词的意义,所以本文将探讨这些程度副词词义演变的过程,并将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蛮”和“怪”虚化的过程和机制。
关键词:程度副词 实词虚化 方言 
话语标记“完了”的虚化过程
《文教资料》2021年第11期3-4,21,共3页安然 
"完了"作为北方方言中的一个常见口语,逐步从表示实在意义的动补短语语法化成为话语标记。本文从"完了"的语义性质入手,根据"完了"作为实词的两种不同语义,分析出虚化后的"完了"分别具有"表示顺承"和"表示感叹"两种语用功能,依托搜集到...
关键词:完了 虚化过程 话语标记 
渭南方言多功能词“把”和“走”实词虚化过程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9年第1期87-90,109,共5页祝娟茹 
渭南方言中“把”和''走”具备不同的语法功能,不同的语法功能其读音不同,通过渭南方言具体语料分析,“走”和“把”都呈现出实词虚化的语法化过程。主要从具体的语法结构来分析词汇意义,词义的改变伴随着句法结构的转变,从而有机会进...
关键词:渭南方言 多功能词   句法结构 词义 实词虚化 
“给”的虚化过程被引量:2
《汉字文化》2019年第1期51-53,67,共4页姚影影 
词类的虚化是语法化表现之一,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从而表语法功能的过程或现象。"给"的虚化包括实词内部的虚化和由实词走向虚词的虚化。前者是"给"支配对象的虚化,实词内部的虚化是指"授予者"和"接受者"由"人"...
关键词: 虚化 机制 
“语法化”与“被”字的虚化过程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2期34-35,共2页张晶 
语法化是语法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针对具体词的语法化过程,学术界看法不一。本文从"被"的本义、虚化过程、虚化机制的角度,阐述这一问题。
关键词:语法化  虚化过程 
近代汉语“吃”字式被动句浅探
《唐山文学》2017年第7期62-64,共3页王冬成 
"吃"字被动句是汉语被动句的演变历程中极具特点和研究性的代表。本文从"吃"字被动句的起源、语法虚化过程、句式特点等方面对这一句式进行系统性考察。
关键词:汉语被动句 近代汉语 “吃” 句式特点 虚化过程 研究性 系统性 语法 
上海话虚拟标记“起来”——兼论吴方言太湖片趋向动词的虚拟表达类型
《东方语言学》2017年第1期41-51,共11页祁峰 宋羽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疑问范畴中焦点问题的类型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C740072)资助
趋向动词'起来'一直是语法学界的研究热点,除了动作义之外,'起来'在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趋向义、完成义、起始义、情态义、话题标记和语篇衔接功能已得到认同,然而对于'起来'假设义表达虚拟语气的研究为数不多,关于方言中的'起来'的研究...
关键词:“起来” 上海话 虚拟标记 虚化过程 敏感度 
浅谈“子”的历时演变及虚化过程
《山西青年》2016年第14期18-19,共2页余润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语言学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SJYLX-029);南阳师范学院stp项目“校园流行语的调查与研究”;南阳师范学院spcp项目“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考察”
文章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子"意义的发展历程,分析并梳理了"子"作为词尾的虚化过程,并在现代汉语这个共时平面对比分析了"子"在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中的差别。
关键词:“子” 历时演变 虚化过程 对比分析 
从“去”的虚化过程看“去+VP”和“VP+去”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30-33,共4页高娟 
从"去+VP"和"VP+去"中"去"的虚化过程的研究出发,根据其语义要素划分出"去+VP"和"VP+去"在虚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及其类别,归纳出其句法表现形式。并通过"去+VP"和"VP+去"的相互转换和"去"的删减来说明语义对句法形式产生的影响。不同虚化...
关键词:“去”的虚化 语义内容 句法表现形式 
论“将”动词词性的虚化过程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2期102-104,共3页柴淼 
2012年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祖堂集>动词研究(YJSCX2012-286HLJ)
"将"本意为"扶持、带领",是一个实义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将"常以实义动词在句中作谓语中心语。南北朝后期,"将"后往往连接一个名词性成分构成动宾结构。由于在语义上"将"不是句子的谓语中心语且"将"及其所联系的客事成分主要用于说明...
关键词:"将" 动词 介词 虚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