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刑罚措施

作品数:42被引量:12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海宏雷鑫付立忠刘红史小辉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山东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人民法治》《法学杂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轻罪治理视域下不起诉案件非刑罚措施的适用被引量:2
《中国检察官》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赵靖 毛海霖 
构建轻罪治理体系,是新时代检察机关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起诉裁量权的运用对案件进行分流处理,在不起诉案件中适用非刑罚措施,是轻罪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不起诉与非刑罚措施的衔接适用,可以提升不起诉的政...
关键词:检察工作现代化 轻罪治理体系 不起诉 非刑罚措施 
我国生态修复非刑罚措施适用问题研究——以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为例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74-83,共10页帅清华 
201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的渎职犯罪研究”(JC19132)。
生态修复非刑罚措施是司法机关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修复因环境犯罪而致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基于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自批复成立以来的近8000件环境刑事案件,分析了我国适用生态修复非刑罚措施的情况。研究...
关键词:环境刑事司法 生态修复 非刑罚措施 适用 
《反有组织犯罪法》非刑罚措施研究被引量:2
《社会科学动态》2023年第2期50-56,共7页莫洪宪 蒋亦多 
《反有组织犯罪法》面向有组织犯罪的重点人群创设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非刑罚措施,如候选人资格审查制度、特殊主体报告制度、从业禁止、从业监管制度等。非刑罚措施具有弥补单一刑罚的不足、加强重点人群监控、对犯罪人增加威慑力和...
关键词:《反有组织犯罪法》 黑恶势力 非刑罚措施 保安处分 刑罚附随性制裁 
生态修复性司法在环境犯罪中的应用--以广东省为例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56-64,共9页张继钢 苗秋月 
广东海洋大学2021年度国家社科培育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犯罪的刑法治理调试研究”(C21815)。
生态修复性司法有利于实现惩罚犯罪、修复生态和保护被害人利益等多重目标,能有效弥补传统环境刑法的不足。通过对广东省有效裁判文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生态修复性措施呈现出地域分布不均、适用罪名较少、修复方式单一、修复程序衔接不...
关键词:环境犯罪 生态修复性司法 非刑罚措施 刑事和解 
环境罚金刑修复性易科制度的理论证成与建构路径被引量:5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70-78,共9页唐绍均 王嘉琪 
重庆市社科规划办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重庆实践研究”(2020YBFX41);重庆大学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制度实现研究”(2018CDJCZX07);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企业环境责任与政府环境责任协同机制研究”(2019CDJSK08PY26)、“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研究”(2020CDJSK08PY12)、“生态文明与自然资源法治研究”(2021CDJSKPT01)。
环境罚金刑修复性易科制度乃罚金刑易科与修复性非刑罚措施的有机结合。该制度既可以为“恢复性司法”理念融入环境刑事司法提供制度载体,也可以为解决环境罚金刑的执行难提供变通方式,还有助于弥补环境罚金刑随时追缴制度和拒不执行判...
关键词:环境罚金刑 恢复性司法 罚金刑易科 修复性非刑罚措施 
面制品中滥用含铝添加剂类犯罪的刑事规制研究被引量: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12,共12页魏麟 李春雷 刘育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警务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2018YFC1602700)之课题一;“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基础理论与警务执法模式研究”(2018YFC1602701)。
面制品中滥用含铝添加剂类犯罪是当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中数量较多、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通过对2016-2020年间972份相关刑事判决中犯罪概况与司法适用的多方位统计分析可知,当前此类犯罪治理中存在入罪标准不明导致行政处罚...
关键词:含铝添加剂 行刑衔接 入罪标准 非刑罚措施 
我国环境犯罪非刑罚措施的完善——以我国生态修复或恢复原状刑事判决为切入点被引量:5
《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9期115-120,共6页韦尧瀚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环境刑法治理的早期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BFXO71)。
非刑罚措施对于惩治与预防环境犯罪具有积极意义,现行刑法明确规定了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等几种非刑罚措施,但这些非刑罚措施并非针对环境犯罪而设置,其适用方式的局限性注定难以发挥惩罚与预防环境犯罪的理想效果。文章以我国生态修复...
关键词:非刑罚措施 环境犯罪 生态修复 恢复原状 刑法第37条 
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构想被引量:1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1年第21期23-24,共2页武向朋 梁君 
河南省骨干教师计划《立体刑法学视野下环境犯罪研究》和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度教改项目《生态法治背景下生态法治教育与环境法治人才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当前环境犯罪立法存在不足。在考察其他国家和地区环境犯罪立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构想:采用"刑法典章节模式+附属刑法模式";设置新罪名,完善现有罪名;合理配置法定刑幅度、完善罚金刑、拓展资格刑的种类,重视非...
关键词:环境犯罪 立法 非刑罚措施 
困境与对策:恢复性司法于环境犯罪中的适用被引量:5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55-61,共7页李国歆 邓建华 
甘肃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9038)。
伴随《刑法修正案(八)》对生态环境犯罪法益的立法转向,有条件地承认了环境资源即是刑法所值得保护的利益。生态环境犯罪法益理论侧重法益恢复与轻缓刑罚的思想与恢复性司法的利益平衡、犯罪人再社会化具有目标一致性,因而相互契合。恢...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 环境犯罪 犯罪法益 限定环境本位思想 非刑罚措施 裁量标准 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不起诉后检察权运行研究被引量:4
《人民检察》2021年第8期25-29,共5页赵卿 
2020年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不起诉后检察职能运行研究》(SJ202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组负责人:赵卿,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课题组成员:李庆、张晨、刘晓茜。
不起诉后检察权的运行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检察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质效。实践中,不起诉后检察权运行呈现出法律制度规范缺位、非刑罚措施适用流于形式、涉案财物处置监管存在漏洞、企业犯罪预防措施缺位等问...
关键词:不起诉后 非刑罚措施 涉案财物 企业合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