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冷焦平面

作品数:10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丽华黄江平杨春丽黎力李玉英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光子学报》《半导体光电》《红外》《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热像系统温度特性分析研究
《半导体光电》2008年第1期123-125,共3页王世允 孙恋君 张俊举 常本康 邹继军 
军用非致冷红外热像仪要求有很好的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其工作温度要求一般为-40-60℃。根据国内常见的非晶硅型非致冷焦平面器件的材料特性、结构原理及焦平面的热平衡方程,研究了焦平面衬底稳定工作温度与噪声等效温差的关系,并在MAT...
关键词:红外与夜视技术 非致冷焦平面 A-SI 噪声等效温差 功耗 
红外摄像机用透镜
《红外》2007年第5期46-46,共1页 
用于3μm-5μm和8μm-14μm红外谱区的非致冷焦平面列阵探测器的问世,已使得工作于这些谱区的红外成像仪的成本、重量和复杂程度大为降低。对于这些红外成像系统来说,剩余的高成本及重量问题便在它们使用的锗、硒化锌或硫族化物透镜...
关键词:透镜 红外摄像 机用 非致冷焦平面 红外成像系统 列阵探测器 红外成像仪 金刚石切削 
具有低噪读出特性的VO_2非致冷焦平面读出电路被引量: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年第4期246-250,共5页陈西曲 易新建 王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106003)资助项目
介绍了一种针对二氧化钒敏感材料的CMOS读出电路(RO IC).该电路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焦平面阵列,并具有良好的低噪特性,可以有效地降低焦平面衬底温度波动影响和抑制一些低频噪声.该读出电路已成功地应用于32×32元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阵...
关键词:非致冷红外焦平面 二氧化钒 读出电路 
128×128混合式热释电非致冷焦平面探测器列阵铟膜及铟柱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8
《红外技术》2003年第6期54-58,共5页黄江平 杨春丽 黎力 杨登全 张丽华 李玉英 
着重介绍了我们在“1 2 8×1 2 8混合式热释电非致冷焦平面探测器列阵(UFPA)”研制中铟膜及铟柱的制备和我们选择铟做混合式UFPA互连材料的理由与互连方法。强调了铟膜制备基本工艺要求。根据薄膜均匀性要求 ,计算出了蒸发源距工件的距...
关键词:热释电 焦平面 非制冷探测器 铟膜 铟柱 UFPA 倒装互连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其应用发展
《世界产品与技术》2000年第10期37-42,共6页杨邦朝 杨文 
关键词:热释 红外传感器 结构 微动检测 非致冷焦平面 
红外探测器的进展
《光子学报》2000年第Z01期10-14,共5页朱惜辰 程进 
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基础是物理学和技术科学的进展。HgCdTeFPA和非制冷平面列阵,军事装备和广阔的民用市场需求驱动探测器技术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红外探测器 碲镉汞 热探测器 光电探测器 量子阱探测器 非致冷焦平面 
非致冷焦平面热成像技术被引量:4
《应用光学》1999年第3期11-18,共8页冯生荣 张毓荣 
简要介绍三种非致冷红外探测器的技术途径和发展现状。从系统原理提出UFPA热像仪的设计概念以及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分析UFPA的性能极限和系统的性能水平,并与第一代轻型热像仪的MRTD曲线进行比较。
关键词:非致冷 焦平面列阵 热探测器 红外 热成像 
混合式非致冷焦平面器件芯片工艺研究被引量:6
《应用光学》1999年第2期10-17,共8页黄承彩 
随着红外热成像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和开发低成本非致冷热像仪的兴趣越来越浓。而开发非致冷热像仪的关键技术在于开发其核心部件非致冷焦平面器件。本文对致冷型焦平面器件和非致冷型焦平面器件进行简单的比较,简要报导国...
关键词:混合式 非致冷 焦平面器件 红外吸收膜 芯片 
非致冷焦平面热成象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20
《红外技术》1998年第6期6-11,共6页金伟其 侯光明 刘广荣 
90年代以后,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技术的实用化成为红外热成象技术中最引入注目的突破之一,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本文综述了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技术的两大技术途径及其特点、发展趋势和应用情况,并讨...
关键词:热成象系统 非致冷焦平面 热电探测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