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乃超

作品数:56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婉明曾锋徐莉丹冷川张智韵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南方文坛》《世纪》《文艺理论与批评》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冯乃超红色编辑实践及其价值启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46-151,156,共7页卢妙清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九届编辑学研究课题“冯乃超红色编辑历程研究”(PY2021002)阶段性成果。
红色编辑实践活动是冯乃超革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末,冯乃超从编辑《文化批判》《创造月刊》起步,宣传马列主义学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0世纪30年代,编辑以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的《文艺讲座》,恢复并编辑党的...
关键词:冯乃超 红色编辑实践 编辑思想 编辑价值 
冯乃超谈后期创造社
《鲁迅研究月刊》2023年第4期14-14,共1页史癖 
我是后期创造社的成员,大学一年级是在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上的,第二年,转到东京帝大哲学系,先学社会学,后学美术史。成员中的朱镜我是东京帝大毕业后转入京都帝大大学院。彭康在京都帝大哲学科学习,李初梨在东京第三高等学校读书,相当...
关键词:高等学校 哲学系 大学预科 日本共产党 阳翰笙 大学一年级 第二年 美术史 
冯乃超侨居日本的体验及其革命文学道路
《新余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90-96,共7页唐东堰 李康慧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日本生存体验对冯乃超创作心态的影响研究”(YC2021-S620)。
冯乃超出生于流亡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家庭,早期侨居日本的体验让他树立了富国强兵理想。然而在其家道中落之后,冯乃超接触了日本社会的底层,目睹了资本主义的黑暗与军国主义的残酷,对富国强兵的理想产生了动摇,从而弃理从文,转向日本象征...
关键词:冯乃超 侨居日本 体验 文学道路 
往事钩沉--中日文坛交往花絮
《作家》2022年第4期3-16,共14页刘德有 
冯乃超二三事冯乃超,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活跃过一时的后期创造社主力之一,也是小说家、诗人和翻译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作为一个从东北来北京工作不久的青年,竟然能认识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革命活动家、教育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关键词:文艺评论家 后期创造社 冯乃超 五十年代 二三十年代 翻译家 不可思议 教育家 
新发现张恨水、白薇等十封书信释读——兼谈抗战时期的保障作家生活运动被引量:3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1期141-152,共12页张智勇 
近日,笔者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文献中,新发现张恨水、白薇等在20世纪40年代重庆时期的一组集外书信手稿。这批书信全部与白薇在重庆期间的几次接受资助有关。其中,张恨水2封,白薇5封,华林2封,冯乃超和叶以群合著1封,总计10封。
关键词:张恨水 白薇 档案文献 抗战时期 冯乃超 书信 
理论的跨界:“党的文艺战士”冯乃超的电影观念考索被引量:2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38-146,共9页王健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1-ZDJH-023)。
冯乃超是中共早期革命文艺实践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但学界历来对冯乃超的研究只专注于其文学上的造诣,却忽略了他对于电影的相关论述。事实上,冯乃超的电影观念与其无产阶级文艺实践有着本质性关联,其倡导的“革命文学”论将文艺视作思想...
关键词:冯乃超 革命文学 无产阶级文艺 电影观念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过程被引量:1
《湖北文史》2019年第2期81-90,共10页胡平原 
1937年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汇集了全国文化名人。为了广泛团结抗战有生力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支文艺界的统一战线队伍的意见和主张,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关键词: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王平陵 冯乃超 姚蓬子 
李琦与冯真:甘于清贫的画家伉俪
《档案春秋》2019年第8期4-9,共6页刘守华(文/图) 
《档案春秋》2019年第2期刊登的《'广公二小'忆旧》一文作者冯真,是一位有着传奇家庭背景和特殊经历的画家。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李公馆,曾经是冯真外祖父、辛亥革命元老李书城和其胞弟李汉俊的住所;冯真父亲冯乃超曾...
关键词:中央美院 冯乃超 华北联合大学 李书城 毛主席 孔繁森 肖像画 李汉俊 
从“文学革命”的时代转换为“革命文学”的时代(下)——以冯乃超接受日本的大正生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例被引量:1
《上海鲁迅研究》2019年第2期275-293,共19页  
3. "集团主义"文学的实现与走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时代的转换期(1) 在提倡"革命文学"的背景中存在的日本无产阶级运动的潮流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发生时,东京的基督教学校青山学院有两位台湾留学生。一位是张深切(1904—1965,台中南...
关键词:冯乃超 人道主义 文学革命 生命主义 福本主义 李初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从“文学革命”的时代转换为“革命文学”的时代(上)——以冯乃超接受日本的大正生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例
《上海鲁迅研究》2019年第1期304-321,共18页工藤贵正 吉田阳子 
导论冯乃超(1901—1983)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稍得到注目的是与代表当时文坛的鲁迅(1881—1936)等人展开的'革命文学论争'之时。冯乃超和朱镜我于1927年10月到上海,而李初梨、彭康和李铁声也于11月从日本回到上海,与国内的创造社同人合流...
关键词:冯乃超 朱镜我 生命主义 文学革命 傀儡美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李初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