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

作品数:885被引量:84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罗玲严耀中楼宇烈向玉成李晓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佛教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寺院的由来与别称
《佛教文化》2024年第2期100-107,共8页陈旦 
佛教的修行场所现代通称为“寺”,但“寺”最初并不属于佛教修道场所的专称,而是汉代专门接待外宾的官署名称。汉明帝夜梦金人之后,派大臣西行求法。不久佛教传入中国,西域高僧迦摄摩腾和竺法兰应请来到洛阳,最初便住在汉代官府专门接...
关键词:佛教传入 竺法兰 摄摩腾 西行求法 白马寺 鸿胪寺 修道 
佛学常识 佛教常识答问
《佛教文化》2022年第6期119-120,共2页赵朴初 
问: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弘扬和传播,有哪些发展变化,又有哪些学术成就?答:随着大量经论的传来,印度佛教各部派思想与我国民族文化相接触,经过长时期的吸收和消化,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公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是中国佛...
关键词:佛教常识 印度佛教 佛教传入 经论 我国民族文化 学术成就 极盛时期 佛学 
禅宗农禅井重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佛教文化》2022年第4期98-102,共5页张家提 
农禅并重制度是我国禅宗丛林特有的修行方式之一。这种制度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禅宗祖师根据禅宗修行要求并结合中国禅僧的生活实际而制定的一种修学制度。农禅并重制度是指禅僧日常坐禅修定的同时,还参加种地、种菜、搬柴、晒经等作...
关键词:佛教传入 禅僧 农禅并重 禅宗 修行方式 起源与发展 祖师 
来自佛教的俗语
《佛教文化》2022年第2期89-93,共5页静水无尘 
俗语,是汉语语汇中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逐渐...
关键词:口语性 本土文化 佛教传入 俗语 通俗性 形象化 
为什么“阿(ē)弥陀”到中国就成了“(ā)弥陀佛”?
《佛教文化》2021年第4期62-69,共8页释永悟(文/图) 
有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阿弥陀佛,有的人念成“阿(ā)”弥陀佛,却也有人念成“阿(ē)”弥陀佛?此间佛学和梵呗学者研究认为,这个差别源于佛教传入中国后念诵经文的音律方式受到中国人性格和音律文化习惯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传入 阿弥陀佛 弥陀 梵呗 音律 佛学 
鸣琴环为求知己 飘向人间化太平--浅说佛门古琴
《佛教文化》2021年第2期94-97,共4页智藏和尚 
佛教传入我国后,借助于中国本土语言与文化艺术的表达,才得以扎根发展。关于佛教提出的宇宙人生义理,需以中国语言文字作为载体加以翻译阐释,或以具体的物质形象进行传神表达,而有些微妙涵意则是语言文字、形象艺术也无法说明的(如“禅...
关键词:传达方式 中国语言文字 宇宙人生 佛教传入 形象艺术 求知己 
我国古代注疏佛经的高僧
《佛教文化》2018年第4期112-115,共4页如意 鲁妹(图) 
佛教传入我国之后,随之有大量佛教经典传入我国。为了使这些梵文经典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有很多国内外高僧花费了大量精力将梵文经典翻译成汉语佛经。但由于佛经常常晦涩难懂,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专为佛经作注疏的高僧。经过高僧注...
关键词:佛经 高僧 注疏 古代 佛教传入 佛教经典 国内外 梵文 
泰国佛教圣迹
《佛教文化》2014年第6期94-101,共8页王孺童 
泰国,全称泰王国(Kingdom of Thailand),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其领土东北接老挝,东南接柬埔寨,西北接缅甸,南边接马来西亚。泰国佛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那时已经有上座部佛教传入该地区。在随后的1600多年里,大乘佛教、小乘...
关键词:佛教传入 泰国 南传上座部佛教 中南半岛 马来西亚 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 13世纪 
一个半人——道安法师与习凿齿
《佛教文化》2012年第5期106-107,共2页戒毓 昵图网(图) 
在中国文化史与佛教史上有这么一段佳话——一个有(通“又”)半人。这“一个有半人”指的就是“弥天释道安,四海习凿齿”。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印度式的佛教转化而来的中国式佛教,深入人心,枝繁叶茂,其生命力...
关键词:习凿齿 释道安 中国文化史 佛教现代化 法师 印度佛教 佛教史 佛教传入 
孔望山摩崖石刻——埋藏在历史深处的中国最早佛教造像
《佛教文化》2011年第6期96-97,共2页王晶 
在江苏最东北部连云港市的孔望山,保留着一处汉代摩崖石刻。有专家说,这是国内最早的佛教内容石刻,按照年代推算,比敦煌石窟还要早两百多年。孔望山摩崖石刻的年代和内容认定,不仅充满戏剧性的一波三折,并且一旦如有些专家所言“...
关键词:摩崖石刻 佛教造像 中国 历史 连云港市 敦煌石窟 佛教传入 东北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