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像艺术

作品数:125被引量:7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贺辉李智李娜王梅格张成渝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信阳师范学院山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南民族大学校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教造像艺术中的异形表达——神变思想的象征与视觉诠释
《五台山研究》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曹简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宋变革视域下的草书批评观念嬗变与实践演进研究”(23FYSB017)。
佛教造像艺术中的常态造像与多面多臂为典型的异形造像共同构成了复杂多样的视觉体系。异形造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具象化体现,更是作为“神变”思想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了佛教信仰体系中诸佛彰显超自然力量的独特方式。通过探讨异形造像与...
关键词:神变思想 异形造像 视觉体系 宗教美学 
别具一格的佛教艺术审美探究——李翎教授《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述评
《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4期224-226,共3页詹至莹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视野下的中华生命智慧研究”(22ZDA082)阶段性成果。
在各类宗教信仰中,佛教是以艺术形式进行宣教较为充分的一个教派,因此也有“像教”之称。①佛教自公元初进入中国,与儒家、道家逐步发生交融,“像教”模式随之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彰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关键词:佛教艺术 佛教寺庙 仪轨 宗教信仰 中国传统艺术 佛教造像艺术 造像量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取舍、添加、替换与过滤——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3年第3期100-112,共13页冉万里 
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自印度向中国的传播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特别是在佛教造像艺术的中国化过程中,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和工匠采取了各种方法,包括取舍、添加、替换与过滤等等,在中国古代人的审美观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前提下,...
关键词:佛教造像 中国化 审美观 伦理道德 儒家思想 
中亚,继续碎裂还是继续交融
《新民周刊》2023年第16期58-63,共6页姜浩峰 
也许,未来,从经济到文化的再一次融合,能让中亚再度焕发出别具一格的活力……"犍陀罗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是希腊、波斯、印度等多元文明碰撞与融合的产物。犍陀罗艺术在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不断交流互鉴中焕发出活力与创造力,不仅...
关键词:古丝绸之路 犍陀罗艺术 多元文明 交流互鉴 佛教造像艺术 创造力 碰撞与融合 交通要道 
云冈石窟中期洞窟雕刻艺术溯源——以第1、2窟为例被引量:1
《云冈研究》2022年第4期18-28,共11页靳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云冈石窟多元一体中华民族交融研究”(21@ZH029)子课题项目“云冈石窟造型中的民族融合”阶段性成果
云冈石窟第1、2窟是云冈石窟中期的一组代表洞窟,其窟室、佛塔、造像及服饰等内容,受到龟兹、凉州及南朝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的直接影响,表现出中国早期佛教造像艺术复刻时代的特征。通过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溯源,可以为探寻南北朝时期不...
关键词:云冈石窟中期洞窟 龟兹 凉州 佛教造像艺术 
陕西黄龙县摩崖造像调查与初步研究
《美成在久》2022年第5期33-46,共14页石建刚 杨军 王蕾 
陕西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艺术历史和浓厚的佛学氛围,素有“佛教第二故乡”之称。此地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佛教教义研究、传播以及佛教艺术创作的中心。坞摩罗什、玄装等高僧大德曾驻锡在陕西的佛寺中翻译经典、弘扬教义,其影响遍及亚洲诸...
关键词:佛教史 罗什 摩崖造像 佛教教义 佛教文化艺术 佛教造像艺术 实物资料 艺术创作 
首都博物馆藏元代藏传佛教造像撷英
《文物天地》2022年第9期32-39,共8页刘丞 
元代时期,由于统治者大力发.展藏传佛教,藏传佛教艺术得以快速发展,各种风格独特、做工精美的藏传佛教造像作品应运而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中重要的发展阶段。首都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藏传佛教造像文物,其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数量众多,...
关键词:藏传佛教造像 首都博物馆 藏传佛教艺术 艺术爱好者 佛教造像艺术 风格独特 风格特点 元代 
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继承与变革被引量:2
《美术文献》2022年第3期39-41,共3页王露露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龙门石窟造像兴起于北魏,兴盛于隋唐。佛教造像最早起源于印度,东汉时期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造像是纯正的印度风格。中国石窟艺术随着朝代的更替与社会...
关键词:龙门石窟 造像艺术 继承 变革 民族化 
文明为何在敦煌相遇?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的东渐
《新华月报》2022年第1期68-74,共7页白玮 
大约2500年前,一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古印度王国王子,在历经十年的苦旅和思索后,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从而创立了佛教。
关键词:悉达多 成佛 犍陀罗 菩提树下 佛教造像艺术 悟道 古印度 
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被引量:2
《理财(经济)》2021年第12期16-21,共6页郑雅妹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香山和龙门山隔伊河相望,形似古代门阙,因此古称“伊阙”。根据地质调查可知,龙门山体形成于距今20万年前,主要由白云岩和石灰岩构成,硬度适中,不仅适合开凿大型洞窟,也适合对造像与碑刻进行精雕细琢,加之北魏...
关键词:龙门石窟 门阙 伊阙 北魏时期 环境清幽 地质调查 白云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