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名组合

作品数:26被引量:27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宋晓霞屈会超宋雨涵周建云徐茗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学界(理论版)》《丝绸之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双向选择机制的角度看“副词+名词”组合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98-103,134,共7页徐芬 
近年来,副词+名词组合不断活跃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引起学者们的热议。在归纳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探索出解释副名组合的新途径——双向选择机制,考察了能够进入副名组合的副词和名词。并根据“语义一致性...
关键词:双向选择机制 副名组合 量度义 性状义 名物义 关涉义 
副名组合存在的合理性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76-78,共3页冯聪 
随着人们表达思想的需要,汉语词语的排列组合日益复杂,而副名组合便是其中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副词修饰名词已将逐渐成为一种相对比较合理的语言现象、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语法格式。这种格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从其存在的条件性...
关键词:副名组合 存在 合理性 
副名组合中名词属性义显现方式及语境的揭示作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92-93,99,共3页宋晓霞 
副名组合这一语言形式是一种与既定汉语语法体系相矛盾的语法现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该组合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以其言简意丰的生命力呈现出不断增加的使用态势。本文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该组合...
关键词:副名组合 认知 属性义 语境 
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再认识——副名组合的回眸与思考
《丝绸之路》2013年第12期43-45,共3页李龙 
学术界对"程度副词+名词"语法现象的认识和评价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前辈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探讨副名词组合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 语法规范 语言研究 
副名组合的语用考察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7X期134-134,共1页刘朝楠 
现在,无论是在网络媒体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用语当中,很青春、很男人、特阳光、太山东等用法比比皆是,本文主要从语用的表达方面来考察此种用法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副名组合 语用 表达 
“副+名”结构的语义学解读综述被引量:1
《北方文学(下)》2012年第4期102-102,共1页宋国勇 宋雨涵 
语法学界对"副+名"组合的认识,经历了反对、承认到寻找合理的原因来解释其存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并不是终点。本文试图从语义学的角度,对这一过程的前期研究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为后来的学习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和方法。
关键词:副词 名词 副名组合 语义特征 
副名组合中“名”的形式分析及存在理据被引量:1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9期46-47,59,共3页宋晓霞 
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将副名组合中"名"的类型归纳为光杆名词、"名词+后缀"、"数量词+名词"和"性质形容词+名词"四种形式。对副名组合中"名"的形式分析表明,这一语言现象的存在理据在于这些"名"与副词有着语义上的选择关系,此项研究结...
关键词:副词 名词 形式 语义 
“比N还N”构式探析被引量:12
《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105-109,共5页杨玉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5BYY032)研究成果
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比N还N"的构式义、结构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其中N的特点,即只有描述性义素非常强的名词才可以进入该构式,如"绅士"。这种凸显的描述性义素在一般语境中都很容易为人们理解,很容易被分离出来,只凸显关涉...
关键词:构式 比N还N 副名组合 语法动态观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被引量:3
《外语学刊》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谢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构<俄汉平行对照语义关系词典>的理论与实践"(09BYY066)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探讨汉俄语副词与名词组合的问题。副名组合区分为概念型和联想型两大类;联想型副名组合按其名词所具有的不同联想意义进行归类。本文通过对比指出汉俄语副名组合不同的对应情况,分别阐释造成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概念意义 联想意义 陈说 预设 语义指向 形容词化 
“副+名”结构研究四十年
《商情》2010年第14期126-127,共2页宋雨涵 
语法学界对“副+名”组合的认识,经历了反对、承认到寻找合理的原因来解释其存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并不是终点。本文试图从语法史的角度,对这一过程的前期研究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为后来的学习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和方法。
关键词:副词 名词 副名组合 语义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