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形象

作品数:879被引量:56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书影邢丽娜王峭林敏奋贺仲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试论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中父亲形象的独特价值
《戏剧之家》2019年第4期124-124,共1页袁梦 
是枝裕和的影片《第三度嫌疑人》,一改过去影片中传统家庭伦理下的父亲形象,本片将非主流的父亲形象进行详细刻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价值:其一,身份认同危机的揭示;其二,宿命论的终结;其三,生命意识的彰显。通过对这类特殊父亲...
关键词:非主流父亲形象 身份危机 宿命论 生命意识 
从电影中看父亲形象的转变--三十年后再看第五代导演被引量:1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年第6期112-112,共1页王小洁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时至今日,中国第五代导演已走过了三十年。经历了政治动乱浩劫的他们以一种叛逆的姿态进入影坛,仰仗先锋性和反叛性的特色在电影舞台上独树一帜。由于父权文化和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经过最...
关键词:第五代导演 父亲形象 三十年 变化 回归 
平静之中自动人
《中国校园文学(青春号)》2008年第21期80-80,共1页左眩 
生活的常态总是趋于平静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朝朝暮暮日日更替。面对这平静的岁月,有人会觉得安宁,有人却会觉得乏味。其实,正如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用心观察,用心捕捉。
关键词:十九世纪 发现美 高考制度 心理细节 享受生活 自动人 雕塑家 心理活动 父亲形象 考生 
因父之名——论张洁的《无字》三部曲被引量:4
《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曹霞 
谈及新时期文学,我们无法绕开张洁那篇沉重哀婉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它不仅绽开了新时期文学对情爱主题噤若寒蝉的冰封河面,也植下了此后张洁创作中主题延续的因子:父亲形象的缺场,母女间的心灵感应,母女的情爱悲剧。张洁终其...
关键词:《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张洁 《无字》 三部曲 新时期文学 情爱主题 爱情理想 父亲形象 
新生代电影中分裂的父亲形象被引量:5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89-93,共5页郝延斌 
在中国当代新生代导演电影作品中,传统的父亲形象被重新书写。通过对父亲形象的不同书写策略的解析,着重探讨了这一传统形象的新变。文中指出父亲形象在电影中的表达,与新生代导演的文化立场、创作态度和市场遭遇具有某种同构关系。
关键词:新生代导演 父亲形象 书写策略 
播下的是“跳蚤” 收获的却是“龙种”——从《背影》的落选看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篇标准被引量:3
《语文建设》2005年第4期9-12,共4页张秋玲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 《背影》 初中 《北京青年报》 2003年9月 中国现代文学史 标准 落选 收获 商务印书馆 1933年 交通规则 编辑人员 父亲形象 抒情散文 《国文》 铁路线 第三册 建国后 学生 中学 课本 学用 
评析电影《我和爸爸》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03年第12期37-37,共1页吴娜 
W 《我和爸爸》是一部透过女性目光审视与塑造父亲形象的影片。片中的小鱼(即“我”)从小一直跟母亲生活,父亲不过是经常在巷口倏忽即逝的朦胧身影。直到高中时母亲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父亲才真正走进了她的世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分...
关键词:电影 家庭伦理 父亲形象 北京师范大学 情节简单 传媒学 女性 母亲 性别 高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