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释义

作品数:96被引量:792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别敦荣倪愫襄郑宁波赵映川闫建璋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赶考”到“新赶考”:概念释义、话语演变与时代价值
《宁夏党校学报》2025年第1期78-87,共10页巩怡学 
“赶考”是一个具有多重意蕴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将这一概念运用于治国理政的语境之中,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其内涵。作为一种政治话语,“赶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救国救民的现实境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赶考 新的赶考之路 全面从严治党 
理解全域数字化转型:概念释义、影响因素与融合路径
《湖湘论坛》2025年第1期102-114,共13页刘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跨界治理创新视野下的数字政府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FGLB013)。
数字化转型正在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活力竞相迸发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机制,整合并最大化利用数字资源,实现一体融合、整体推进,成为亟须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通...
关键词:全域数字化转型 技术赋能 制度创新 场景重构 
法治自信的概念释义与理论证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42-53,共12页雷磊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24@ZH023)。
在中国语境中,法治自信是指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全体国民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法治模式、法律制度、法治理论和法治文化的集体精神认同和理性推崇。法治自信的理论证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法治自信的历史基础,法治自...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自信 概念释义 历史基础 未来要求 
马克思社会存在概念释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47-49,共3页胡立刚 
浙江省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孝德文化在乡村公共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145D007)。
社会存在概念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概念,在理性形而上学的解释框架中,往往遭到抽象化的解读,即把社会存在实体化。然而,基于马克思哲学存在论革命后所开启的生存论规定路向,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不应当再作实体化的解读,而应当从人...
关键词:马克思 社会存在 实体化 生存论 
何谓动物叙事:概念释义、题材边界与表意类型——关于中国当代动物叙事研究逻辑起点问题的探讨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4年第6期27-35,共9页陈佳冀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当代小说动物叙事的话语范式研究”(23ZWB007)。
对中国当代动物叙事的整体性系统考察,其中重要的一环即是回答何谓动物叙事的问题,达成对“动物叙事”概念的有效阐释,也是开展动物叙事研究的逻辑起点所在,其中包含对“动物叙事”概念指涉、表述逻辑、题材范畴与叙事边界的相关探讨。...
关键词:动物叙事 概念释义 题材边界 表意类型 
莱布尼茨“连续律”概念释义与辨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年第11期109-116,共8页陆慧 
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项目资助“莱布尼茨连续性定律的科学内涵”(2024XKRCW025)。
莱布尼茨试图运用“自然律”搭建起沟通数学、哲学和科学的桥梁,“连续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莱布尼茨的连续律超越于传统的拉丁词源释义,它并不纯粹是处理对象固有的非中断与过渡特质的指导原则,而是作为检验平滑与否的规律发挥作...
关键词:莱布尼茨 自然律 连续律 连续性原则 离散性 
教师“反教育行为”:概念释义、问题检视与治理方略
《教师教育学报》2024年第5期70-80,共11页史吉海 史华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反教育行为’的多元治理研究”(BGA200056),项目负责人:史华楠。
教师“反教育行为”是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种远离教育本质、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消极作用的偏差与失范行为。教师“反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呈现出失真、失当、失误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角色异化、社...
关键词:教师“反教育行为” 教师角色异化 回归教育本质 立德树人 多元共治 
霍菲尔德权利概念释义之质疑被引量:2
《法学》2024年第7期3-14,共12页张恒山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项目号:22ZDA07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霍菲尔德对权利概念的释义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用义务解释权利,但因对义务理解不当以致对权利解释不当。其二,用一个具体的、物理性的主体行为,即“要求(claim)”解释抽象的、精神性的“权利(right)”概念。无论是在当代世界人权法文件...
关键词:霍菲尔德 权利 义务 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建设”:概念释义、演进逻辑与优化理路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2024年第3期66-75,共10页于安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和经验研究”(22BDJ010)的阶段性成果。
“根本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其独特地位和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建设”历经从“制度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到“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根本性建设” 政治建设 
职业本科教育信任:价值阐释、缺失根源与构建逻辑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24年第1期14-14,共1页
一、问题的提出本文试图构建职业本科教育信任的系统性分析框架,以探寻职业本科教育信任的生成逻辑。二、职业本科教育信任的释义与价值(一)概念释义:社会公众对于教育系统的信任。职业本科教育信任就是社会公众通过理性计算和思考,认...
关键词:价值阐释 职业本科教育 系统性分析 预期利益 缺失根源 生成逻辑 构建逻辑 概念释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