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论定

作品数:51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桑兵熊月之郭辉罗德运薛伯英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党史与党建》《外国文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西部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书法认知的差异
《书画艺术》2024年第5期30-34,共5页朱以撒 
一有一种癖好就是把今人的书法作品与古人的书法比。似乎对此有兴致的人多起来了。活人与死人比,决出高下的意见当然是活着的人才能表达的,古人无语。清人张问陶有一句诗说得很形象:“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今人还是做点实...
关键词:张问陶 活着 金圣叹 书法作品 理性论 审美意义 盖棺论定 自说自话 
历史事实与文学书写的融通:茨威格的历史特写
《读书》2024年第9期133-138,共6页陈甜 
文学如何呈现历史,这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无法盖棺论定的经典问题。如何在作品中既不失文学特色又保留历史的原汁原味,这是不少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思考过的问题。尤其对于传记文学体裁而言,这类问题的回答和处理就变得更为必要和无法逃避。
关键词:传记文学 文学特色 文学书写 茨威格 原汁原味 历史事实 盖棺论定 
别具手眼的墓志铭选本——评张三夕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墓志铭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4年第1期108-110,共3页焦敬华 
中国人历来重视丧葬,形成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丧葬文化,墓志铭文化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作为记录死亡的文体,墓志铭用最凝练的文字为逝者一生盖棺论定,自诞生至今,传世篇章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名家名作。但面对卷帙浩繁的篇目,读者常...
关键词:墓志铭 丧葬文化 盖棺论定 质量低劣 篇目 名家名作 
钟敬文的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期21-22,共2页萧放 
“人民学者”是钟敬文走完百年人生路时,公众给予他的盖棺论定。对于钟敬文的人民文化观,目前还没有专门系统的论述。文化观是对于某一文化体系的性质、内涵、特点、功能与价值的认识,人民文化观是指以人民为主体的文化认知。钟敬文的...
关键词:钟敬文 文化观 学术实践 文化认知 功能与价值 盖棺论定 百年人生 人民大众 
结局:赫尔的唐璜
《外国文艺》2023年第5期59-80,共22页 盛韵(译) 
诗人去世时,人们往往急于盖棺论定:要么重估,要么报复——总之都是回响。我们能预料诗人死后的际遇。曾经被众人追捧的他突然间就变得轻飘飘、无足轻重,曾经被取笑、被降价处理的他突然间被“奇怪地”遗忘了。1985年菲利普·拉金去世时...
关键词:菲利普·拉金 盖棺论定 英格兰 
“上海王”柯庆施
《纪实》2023年第4期9-20,共12页叶永烈 
常言道:“盖棺论定。”柯庆施虽然早在1965丰病逝,时至今日却尚未“论定”。柯庆施病逝时,身兼一系列显赫职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南京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对于...
关键词:柯庆施 中共中央华东局 盖棺论定 南京军区 第一书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大人物 国务院副总理 
刘友生趣联二则
《对联》2023年第3期30-30,共1页李健 
刘友生(1871-1941),隆回县滩头镇三溪井湾村人,性诙谐,喜笑谑。在当地流传其趣联二则:(一)邻村有一乡绅张学海死了,张之表兄请刘友生代为撰写挽联,刘恶张居心叵测,仗势欺人,遂根据张有寡母独子之实情,把“学海”二字拆开冠首写如下对联...
关键词:笑谑 张学海 隆回县 盖棺论定 挽联 刘友生 对联 
读孟尝君传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23年第3期77-78,共2页王安石 王淦生 
有一个成语叫“盖棺论定”,意思是盖上棺材盖,才能给一个人一生的是非功过作出定论。可事实上,很多人棺材盖已盖上数千年,人们对其所作所为的评价依然是各执一词,难以“统一思想”。细想想,人是一个社会的动物,其一言一行都离不开特定...
关键词:孟尝君 田文 王安石 战国四公子 是非功过 盖棺论定 庸常 棺材 
贺麟对“盖棺论定”学术伦理的更新
《西部学刊》2022年第18期136-139,共4页朱培源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学科共建项目“贺麟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编号:GD20XZX02)阶段性成果。
贺麟基于理性、真诚、果敢的“著述家品格”,对传统的“盖棺论定”说进行了系统的质疑和批判,不仅表达了学术伦理更新的愿望,而且在实践上写就了《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这一传世行远的专著。他认为“盖棺论定”这种态度不利于形成持中...
关键词:贺麟 盖棺论定 伦理更新 著述品格 自报家门 
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3期22-26,共5页李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的冲突融合研究”(18AZW022)阶段性成果。
中国文化素有“盖棺论定”的传统。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一年后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作《论鲁迅》演讲:“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关键词:鲁迅逝世 中国现代文学史 论鲁迅 陕北公学 郭沫若 盖棺论定 孔夫子 圣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