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构成

作品数:44被引量:10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钱建明孟妍樊祖荫叶键夏云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广播歌选》《中国音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戏曲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昆腔研究(四)
《音乐文化研究》2024年第3期92-98,M0004,共8页洛地 
昆腔,与高腔并为南北曲腔两大宗,自明中叶至清中叶曾达到当时的民族艺术的高峰,在我国民族戏剧音乐史上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昆腔在“韵”“板”“腔”“调”四个方面皆有其特点。
关键词:昆腔 语音声韵 节奏 旋律构成 用调 
昆腔研究(三)
《音乐文化研究》2023年第3期81-108,共28页洛地 
昆腔,与高腔并为南北曲腔两大宗,自明中叶至清中叶曾达到当时的民族艺术的高峰,在我国民族戏剧音乐史上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昆腔在“韵”“板”“腔”“调”四个方面皆有其特点。
关键词:昆腔 语音声韵 节奏 旋律构成 用调 
昆腔研究(二)
《音乐文化研究》2022年第2期58-71,4,共15页洛地 
昆腔,与高腔并为南北曲腔两大宗,自明中叶至清中叶曾达到当时的民族艺术的高峰,在我国民族戏剧音乐史上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昆腔在“韵”“板”“腔”“调”四个方面皆有其特点。
关键词:昆腔 语音声韵 节奏 旋律构成 用调 
“字正腔圆”的中国室内歌剧《凤仪亭》
《音乐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64-75,M0003,共13页付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歌剧重大问题研究”子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9ZD15)。
采用中国戏曲演员演唱的室内歌剧《凤仪亭》打破了传统歌剧的美声唱法,将“中国声音引入到歌剧世界之中”。全剧以“中西融合”为创作理念,人声强调中国韵味,器乐则在运用西方技法的同时亦展现出游移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特点。...
关键词:《凤仪亭》 川剧与京剧唱腔 器乐编制 和音及旋律构成 中西融合 
昆腔研究(一)
《音乐文化研究》2020年第4期75-82,M0003,共9页洛地 
昆腔,与高腔并为南北曲腔两大宗,自明中叶至清中叶曾达到当时的民族艺术的高峰,在我国民族戏剧音乐史上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昆腔在"韵""板""腔""调"四个方面皆有其特点。
关键词:昆腔 语音声韵 节奏 旋律构成 用调 
钢琴伴奏的旋律构成对古典舞基训的情感启发被引量:2
《北方音乐》2019年第20期245-245,250,共2页周晓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8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师古典舞基训课程中钢琴伴奏对学生技术训练与音乐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183047)阶段性成果
在高师古典舞基训课中应用钢琴伴奏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情感启发方式,通过在不同组合中弹奏不同旋律构成方式的乐曲,强化学生对不同旋律构成方式的认知,启发学生对由旋律起伏变化引起音乐情绪变化的感悟力,能够将肢体动作与音乐相互交融,...
关键词:钢琴伴奏 旋律构成 音程关系 古典舞基训 
钢琴即兴演奏、伴奏与弹唱(十七)
《钢琴艺术》2019年第9期43-48,共6页蔡常青 
1.建立起五声民族调式与欧洲大小调式之间的联系旋律构成与和声特点:在前面的即兴配弹实践、理论归纳和知识点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西方大小调音乐作品是建立在七个基本音级基础上进行旋律构筑与和声配置的,而五声民族调式音乐作品是...
关键词:即兴演奏 民族调式 钢琴 伴奏 旋律构成 音乐作品 和声配置 五度相生律 
浅谈声乐曲的旋律构成
《通俗歌曲》2017年第3X期201-201,共1页刘燕 
声乐曲的旋律主要是根据歌词中已诗化的语言形式及内容的要求进行构思、设计创作出来的。音乐文学的诗化抒情美,给曲调的创作带来联想,把词与情相结合来表现的,这是曲作的思想与动机的基础。可以说:词情是曲情的实际导向,而曲情又是词...
关键词:声乐语言 旋律构成 抒情性 动力性 叙事性 
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研究被引量:8
《音乐研究》2015年第2期75-84,共10页樊祖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形态研究"(编号:12AD005)阶段性成果之一
“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称谓是黎英海先生于1959年提出来的。他在《汉族调式及其和声》第四章一开始即写道:“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特征是:在旋律构成中表现为七声内综合两个甚至三个不同宫的五声音阶,这时‘间音’具有另一‘宫’...
关键词:七声音阶 综合调式 实践研究 《汉族调式及其和声》 创作 五声音阶 1959年 旋律构成 
探析两种不同唱本《红豆词》的艺术特色
《大舞台》2014年第11期185-186,共2页陈雪 
《红豆词》本是出现在曹雪芹先生所著的《红楼梦》中的一首诗词,在这首词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上世纪30年代,刘雪庵为《红豆词》谱曲。如今,此曲成为各大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演唱的必选曲目。80年代,《红楼梦》电视剧上演...
关键词:《红豆词》 演唱风格 创作理念 旋律构成 艺术特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