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作品数:2807被引量:129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施仲贞周建忠梁文勤赵逵夫徐志啸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遗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屈平之作《离骚》”的诵诗体开创意义
《文学遗产》2025年第2期27-39,共13页赵敏俐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华文明与早期书写研究”(项目编号:2022JDZD025)阶段性成果。
中国古代诗乐一体,但是在以歌唱为主的《诗经》时代,同时存在着“以声节之”的诵读之法,并形成了“赋诗言志”传统,成为赋体文学的历史源头。《离骚》是中国古代第一篇以“不歌而诵”为表现形式的抒情巨作,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诗歌从“...
关键词:屈原 《离骚》 赋诗言志 歌诗体 诵诗体 
香草·美人·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论被引量:3
《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122-124,共3页邓国光 
谈及屈原辞赋的特点,若从比兴取喻的素材着眼,“香草美人”已经成为传统沉淀至今的共识。香草美人的比兴概念,在清代甚至推衍至诗词领域,于阐释晚唐及南宋曲子作品。
关键词:《离骚》 屈原 辞赋 香草意象 美人形象 琼佩美 道德修养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被引量:5
《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28-35,142,共9页郭杰 
本文从视角变化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离骚》对《诗经·生民》篇 的继承和超越,认为《生民》主要采取客观的视点,是保持着时空距离的呈 现;《离骚》则采取主观的视点。这是上古诗歌从史诗向抒情诗演变发展的必 然结果。
关键词:生民 离骚 上古诗歌 
闺秀周庚评《离骚》
《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37-37,共1页金陵生 
关键词:《离骚》 闺秀 旋律感 周亮工 屈子 文思 叙述 悲愤 
“女媭”之角色及其意义探析被引量:3
《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109-112,共4页蒋方 
关键词:意义 《离骚》 感情因素 屈原 叙述 身世 求女 浪漫 
《离骚》的诗学机制
《文学遗产》1998年第1期50-59,共10页杨义 
关键词:诗学机制 《离骚》 心理逻辑 旋律感 戏剧性 精神困境 两难选择 精神探索 
《离骚》的心灵史诗形态被引量:15
《文学遗产》1997年第6期17-34,共18页杨义 
就一首诗的文化和审美的巨大含量,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言,《离骚》称得上是“中国第一诗”。古代建构文学创作理论体系者如刘勰,专辟一章以“辨骚”,置于“明诗”之前,居文体诸章之首。他为《离骚》的出现而惊叹“奇文郁起”,...
关键词:《离骚》 心灵史诗 中国文学史 形态 文学创作理论 刘勰 辨骚 明诗 
“上下求索”:一个祭祀的模式被引量:14
《文学遗产》1996年第6期16-23,共8页过常宝 
一 《离骚》是楚辞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动人的一首长诗。学者们对楚辞中的大部分作品的著作权都有过争论,唯独对这一首诗却少有异议,大多数人认为此诗是屈原出于个体抒情发愤的目的,独立创作出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祭祀 文学作品 《离骚》 独立创作 长诗 著作权 楚辞 抒情 
从包山楚简看《离骚》的艺术构思与意象表现被引量:24
《文学遗产》1994年第2期4-10,共7页汤炳正 
1987年1月,在距战国楚都纪南城16公里的包山楚墓中发现了大量楚简。据简文考定,墓主名邵(力它),官左尹。葬于公元前316年,即楚怀王十三年。当时屈原15岁,则邵(力它)系略早于屈原的同时代人。
关键词:包山楚简 意象表现 艺术构思 《离骚》 纪南城 公元前 楚怀王 屈原 
萧兵的《楚辞》研究及有关问题
《文学遗产》1992年第4期108-111,共4页李时人 
自1978年起,萧兵(邵宜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楚辞》的论文,近年来他又将这些论文整编成《楚辞》研究著作五种,已有两种出版。其一是《楚辞新探》,此为萧兵《楚辞》研究的奠基作品,主要内容是释读《楚辞》在民俗神话方面的疑难,其中又...
关键词:《楚辞》研究 萧兵 研究论文 研究著作 《离骚》 《九歌》 东皇太一 《天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