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研究》

作品数:102被引量:15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倪梁康吴增定朱耀平王路钱立卿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人为符号与非人为符号的区分——基于胡塞尔“第一研究”中的符号分类
《哲学进展》2025年第2期15-20,共6页杨汐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的“第一研究”中将符号分为只有指示作用而没有意指作用的纯指号、既有指示作用又有意指作用的同时也是指号的表达以及只有意指作用而没有指示作用的纯表达。胡塞尔所谓的标号作为有意的或带有指示意图而造出的符...
关键词:胡塞尔 《逻辑研究》 符号 表达 指号 人为符号 
胡塞尔论场合意义的观念同一性——基于《逻辑研究》与1911年手稿的解读
《现代哲学》2024年第4期81-89,共9页吴嘉豪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如何做现象学:当代分析心灵哲学对胡塞尔的批评研究”(GD21YZX0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义范畴理论研究”(GD24YZX03)。
《逻辑研究》对场合意义之观念同一性进行了专门分析,该分析留下的理论疑难引起了胡塞尔后来的自我批评,也引起相关学者的解读与讨论。本文基于《逻辑研究》与1911年关于经验意义的研究手稿,结合拜耶尔和尤弥尔关于该手稿的基本理解,构...
关键词:场合意义 经验意义 观念同一性 同一化意识 场合-对象意识 
本质直观:陈德草对描述现象学的阐释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年第1期39-54,共16页潘建屯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陈德草《现象学与辩证唯物论》翻译与研究”(17BZX02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之使命研究”(22ZXC001)的阶段性成果
描述现象学主要是指胡塞尔《逻辑研究》时期的现象学,是胡塞尔思想发展中第一阶段的现象学。该时期的现象学方法主要是指以本质直观为基础的现象学方法,该方法被舍勒、哥廷根、慕尼黑等现象学派所接受,被等同于一般现象学的方法,由于胡...
关键词:现象学方法 本质直观 现象学运动 人文社会科学 《逻辑研究》 胡塞尔 哥廷根 追随者 
从“表象”概念的改造看胡塞尔对布伦塔诺“判断理论”的重构——《逻辑研究》“第五研究”之布伦塔诺命题改造疏义
《现代哲学》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黄子明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五研究”中的“判断理论”整合了亚里士多德的“命题判断”和笛卡尔、休谟的作为决断态度的“判断”这两大传统。布伦塔诺是后一个传统的代表,通过将“判断命题”还原为“存在命题”,强调判断与表象在行为方式...
关键词:第五研究 表象 判断理论 行为奠基 布伦塔诺命题 
从莱布尼茨到胡塞尔的单子现象学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年第2期318-348,共31页赵欣怡 
前言正如黑格尔所言:“如果我们要想把握哲学史的中心意义,我们必须在似乎是过去了的哲学与哲学所达到的现阶段之间的本质上的联系里去寻求。”((1))但比较笛卡尔、康德等人对胡塞尔影响,由于种种原因,莱布尼茨和胡塞尔之间的思想关联...
关键词:莱布尼茨 胡塞尔 《逻辑研究》 现象学 笛卡尔 黑格尔 思想关联 哲学史 
胡塞尔论感知——基于概念论与非概念论之争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年第2期299-317,共19页王梦婷 
引言在《逻辑研究》(Logische Untersuchungen)中,胡塞尔似乎对感知(Wahrnehmung,perception,perceptive act)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有时,胡塞尔认为感知从属于表达或者表达行为,所以感知不涉及任何含义。换言之,对于胡塞尔来说,感知不构...
关键词:《逻辑研究》 概念论 胡塞尔 感知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范畴表征难题被引量:1
《哲学研究》2022年第10期85-96,F0003,共13页刘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方哲学经典和名著解读”(编号19JJD720001)支持。
在近代以来的知识论、语言哲学、逻辑哲学与心灵哲学中,表征问题得到了广泛讨论。同流行的表征论相对立,胡塞尔建立了非表征论含义的现象学表征理论。在《逻辑研究》中,他把表征关系建立在主体性意识内在统一基础上并借助“立义模式”...
关键词:胡塞尔 表征 范畴直观 立义 表征物 
胡塞尔论世界视域的生成——从“类型”概念出发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2年第10期86-98,共13页韩骁 
“类型(Type,Typus)”概念在《逻辑研究》中就曾出现,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以下简称《观念》)系列一一尤其是《观念Ⅱ》中,也被用来刻画自然物、精神物和人格。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类型”概念在胡塞尔的著作、课...
关键词:现象学哲学 《逻辑研究》 超越论的现象学 心理学 胡塞尔 笛卡尔 世界视域 自然物 
曲折且艰的探求——胡塞尔《文章与书评(1890—1910)》读解与启示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年第1期302-315,共14页宋海洋 
《胡塞尔全集》的第二十二卷《文章与书评(1890—1910)》是其早期的重要文本之一,主要收录了1890—1896年间胡塞尔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及若干文稿。减去准备构思和撰写《逻辑研究》的几年时间,可如编者所言,它“相当完整地反映了胡塞尔...
关键词:《逻辑研究》 书评 胡塞尔 十二卷 算术哲学 
马迎辉《时间性与思的哲学》评述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年第1期289-301,共13页罗志达 
一、导言从胡塞尔的《逻辑研究》1900/01年发表算起,现象学作为一场深刻地影响着、改变着哲学思考范式的运动已然经历百余年的历史。在这场参与者众、不断涌现出大量思想巨人的运动中,思考者秉承“哲学之为严格的科学”这一精神或教义...
关键词:被给予性 时间性 严格的科学 思想巨人 《逻辑研究》 现象学 思考者 经验层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