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形态

作品数:80被引量:25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劳承万赵致琢杨灿明田毅鹏齐大路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哲学宗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截断众流”:胡适与冯友兰哲学史建构的共同取向
《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4期80-83,共4页许春华 
20世纪初期,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不仅标志着"中国哲学史"获得了现代哲学学科形态,而且推动了中国哲学诸多根本性问题的理论拓展与深入研究。尽管胡适与冯友兰关于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的路径与...
关键词:冯友兰 现代哲学 《中国哲学史》 截断众流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大纲》 先秦诸子 学科形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学科形态分析
《探索》2015年第6期13-17,共5页张定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新世界观阐释形式问题再研究"(14FKS005);项目负责人:张定鑫;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研究"(15ZT16);项目负责人:张定鑫
从"学科形态"层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化"出的成果作整体的学理凝练在本研究领域还处于薄弱状态,以至于人们对作为"顶层"政治意识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印象深刻,而对于其"学科形态"即所达至的学术"制高...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第二次飞跃” 学科形态 
中西异质文化中之美学学科形态问题——兼评牟宗三“真善美”合一说被引量:1
《中国美学研究》2015年第1期1-31,共31页劳承万 
西方文化日'造物塑型'文化,这是西方人在理论与实践上改造世界的主要方式,故有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之产生。黑格尔则称之为'古希腊精神'(雕刻家把石头雕成艺术品之三联式过程)。西方之真善美三分一体结构皆体现于'造物塑型'之'物'上,故...
关键词:真善美 分别说 合一说 乐学 
“诗-礼-乐”与美学学科形态被引量:2
《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4期4-14,共11页劳承万 戚锰 
美学是西方文化的学科,且从属其哲学体系,曰:"哲学之美学";在中土文化中没有此等学科,因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故既无此等哲学,更无此等美学。若在观念形态之对应性上寻求,那只有礼乐文化中之"乐"学。西方美学成为一门对峙于逻辑学的学科...
关键词:诗礼乐 学科形态 独体 联体 
中国美学学科形态的新探索——评劳承万《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被引量: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43-45,共3页郜东星 
中国美学学科形态的建立是一个去西方化的过程,去西方化是去发现中国有没有对应于西方美学的东西,劳承万在《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一书中指出,在中国没有西方式的美学,只有"礼—乐"文化精神中之"乐学","乐"是中国人的精神庇护所,...
关键词:乐学 学科形态 中国美学 劳承万 
成绩斐然 任重道远——就建国六十年中国伦理学的发展访陈瑛研究员被引量:2
《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2期5-9,共5页本刊记者 
陈瑛,1939年12月生,河北省深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六届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道德与文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学史、若干应用伦理...
关键词:中国伦理学 研究员 成绩 中华民族 品格修养 人伦关系 思想传统 学科形态 
真善美之“分别说”与“合一说”——牟宗三对美学学科形态的新思考被引量:1
《学术月刊》2009年第12期85-89,共5页劳承万 
牟宗三在20世纪后期以一人之力翻译完康德"三大批判"之后,又以耄耋之年深入地研究康德"第三批判",并撰写长篇商榷文章,成为当代独一无二的"第三批判"研究专家。牟氏认为康德用"反省判断力"(审美判断力)去沟通"自然——自由"(真—善)两界...
关键词:反省判断力 自然 自由 分别说 合一说 
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在先验体系中的构架性意义——兼论美学学科的道德形上形态被引量:4
《学术研究》2008年第7期129-139,共11页劳承万 
"美是道德的象征",是康德在第三批判中提出的新的美学定义或命题,其实就是美学学科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第三批判由"美学—目的论"二重结构组合起来,其组合的内部线索,许多专家感到难以理解与把握。其实,康德在三大批判中设计的两套原...
关键词:美是道德的象征 学科形态 感性 超感性 道德目的论 
美学的学科形态与框架范式被引量:2
《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2-12,共11页李赣 劳承万 
美学学科的形态及其框架范式是怎样的?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认真进行过清理与反思,缺乏清晰的"形态"意识与"框架范式"意识,其结果必然导至学科理论探索的非规范性与混乱局面。本文以通观西方认识论哲学传统与中国心性哲学传统为契机,溯源...
关键词:学科形态 框架范式 诗性智慧 理性思辩 
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伦理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14-18,共5页景海峰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对“中国哲学”学科形态的反思比较多,讨论得很热烈,问题也在逐渐深入。2000年前后,几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对现行的中国哲学学科体系及其研究方式的质疑,认为已经流行80余年的“中国哲学史”形态于西方的东西...
关键词:全球化背景 儒家伦理 “中国哲学” 学科形态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史 学科体系 中国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