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

作品数:913被引量:40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永志李斌张勇方长安姜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郭沫若文学百年——纪念《女神》出版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4期111-119,共9页赵鑫鑫 
2021年11月27日,由国际郭沫若学会、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郭沫若文学百年——纪念《女神》出版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以“腾讯会议”的方式于线上召开。
关键词:《女神》 文学百年 山东师范大学 郭沫若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一百周年 出版 纪念 
郭沫若作品集《星空》版本汇校异文全录及文本修改分析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年第3期121-142,共14页孟文博 
2018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版本校勘与史料考释”(18CZWJ02);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17ZDA279);2019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重点项目“郭沫若前期文艺论著辑佚、校勘与研究”(GY2019A05);山东大学(威海)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团队项目“‘世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建构”(2020WQTDXM002)的阶段性成果
《星空》是郭沫若继《女神》之后出版的第2部原创作品集。在以往的文学史叙述中,《女神》往往被认为是作家在"五四"高潮时期的"呐喊",而《星空》则是"五四"退潮之后的"彷徨"。从《女神》到《星空》,"形象与色彩的转换折射出时代风云的变...
关键词:《女神》 《星空》 时代风云 郭沫若 文本修改 高潮期 文学史叙述 五四 
表达的改变与改变的表达——郭沫若早年与晚期的诗歌创作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1期223-234,共12页巍白璧 妥佳宁 
<正>尽管年界九旬她依然年轻,但她还知道如何保持平衡,而不会让自己为琐事烦忧。——歌德~②当1830年2月14日伟大的公爵夫人路易斯去世之后,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写下了上面这段话来描述17世纪美丽的艺术守护神尼侬·德·恩克娄~③。更...
关键词:郭沫若诗歌 恩克 诗歌创作 晚期作品 《女神》 比较文学研究 诗歌写作 外在世界 七言绝句 《浮士德 
青春状态下的诗歌创作——以郭沫若及其《女神》为例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4年第2期303-310,共8页陶永莉 
在郭沫若的《女神》研究中,比较常见的研究思路是指出郭沫若在青春热情、青春感悟之下创作的《女神》体现了自由、个性解放的五四精神、泛神论哲学、浪漫主义风格等等,且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做出详细论述。其中,作为郭沫若创作基础的青...
斯坦纳翻译四步骤视野下的《女神》日文全译本浅析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期189-200,共12页史瑞雪 
2011年4月11日,即日本大地震发生整整一个月后,《女神》第一个日文全译本初版印刷,23日出版发行。这不禁使《女神》全译本的诞生多了别一番意义:似乎在呼唤着山体崩塌后的"女神之再生",预演着一场颠沛流离后的"凤凰涅槃"。作为译者的日...
关键词:全译本 斯坦纳 《女神》 原诗 译入语读者 女神之再生 授受动词 郭沫若研究 原文意义 国语辞典 
“残春”体验与《女神》时期的郭沫若被引量:3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期201-210,共10页周维东 
《女神》时期的郭沫若,创作中表现出的诸多特征都难以用创造社"类"的体验来解释,譬如他在"自我表现"旗帜下对自我直接表现的有意无意的规避;在创造社文学普遍颓废、感伤中表现出的亢奋与阳刚;在一般创造社成员纠缠于"死亡"体验时对"重生...
关键词:《女神》 现实生活 《沉沦》 自由奔放 早期作品 包办婚姻 三叶集 死亡冲动 诗学思想 个体体验 
郭沫若与“千代松原”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1期13-22,共10页岸田宪也 
一、序言郭沫若时常形容日本是他的"第二故乡"。这是因为从1918年到1923年,他在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分科大学读书,并创作了许多新诗,收录在《女神》、《星空》等诗集当中。此外,1955年12月16日到19日,他作为访日科学代表团团长访问福冈,当...
关键词:郭沫若诗歌 千代 《女神》 帝国大学 福冈 政治批判 博多湾 张资平 学生时代 诗兴大发 
《女神》中含有诗意的科学用语被引量:2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横打理奈 
导言关于郭沫若的处女诗集《女神》,同时代的闻一多对它的评论就是有"时代精神",同时也批评它无视"地方色彩"。被批评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积极利用所谓外来语的新的词汇。在新用的词汇之中,直接拼写的英语或日语。
关键词:《女神》 关思 时代精神 诗歌本身 宫泽贤治 修罗 专有名词 特殊相对论 序诗 汤姆逊 
狂暴与柔情——博多湾赋予《女神》的两种性格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1期26-31,共6页武继平 
一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留学的四年零七个月里,尽管多次因付不起房租而被迫迁居,却从未远离过博多海岸的'千代松原'。郭沫若留日时期的千代松原属于他后来在《创造十年》里面多次提及的'十里松原'的一部分,靠近气势宏大、自...
关键词:《女神》 博多湾 创造十年 千代 帝国大学 八幡 三叶集 神宫 诗歌作品 创作动机 
从女性创世神话走出的《女神》--《女神》与日本文化之一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8年第1期31-41,共11页蔡震 
《女神》是郭沫若在日本的、也是踏进"五四"新文坛的第一部诗歌作品集(在此之前的《三叶集》只是一部书信合集)。《女神》的出版让郭沫若有了诗人这顶桂冠。所以,从来谈论《女神》的创作,人们都把郭沫若的身份认定为"五四"文坛一个新进...
关键词:《女神》 三叶集 新诗集 创世神话 诗歌作品 日本文化 博多湾 天照大御神 新文学史 思想启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