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

作品数:58被引量:4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北川昂智慧申丹任卫东赵山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华侨大学宿州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教育(中)》《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广州文艺》《当代外国文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拉康主体建构理论视域下《判决》中的人物形象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96-101,共6页张一盟 栗永清 
主体问题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拉康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在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三个领域中对主体问题作出阐述,认为主体是“分裂的主体”,即异化主体、无意识主体和欲望主体等。以此理念对卡夫...
关键词:拉康 主体建构 《判决》 
卡夫卡《判决》中的方位隐喻分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142-149,共8页杨雪 
弗兰兹·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德语作家之一,也是西方表现主义的先驱。他是一个有意识使用隐喻的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判决》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为了探究卡夫卡有意识使用隐喻进行创作的方式,主要从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对《判决...
关键词:卡夫卡 《判决》 方位隐喻 
消解荒诞,抵达真实——卡夫卡短篇小说《判决》读札
《当代小说》2023年第2期73-76,共4页张宝中 
弗朗茨·卡夫卡的遗嘱、日记和书信表明,短篇小说《判决》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之一。他于1912年9月22日晚至23日凌晨,“二气呵成”了这篇小说,创作过程“处在极度的紧张与欢乐之中”。这篇小说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篇,多年来数次阅读,让我渐...
关键词:卡夫卡 《判决》 弗朗茨 短篇小说 荒诞 个人化 
卡夫卡(素描)
《当代人》202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刘建东(画) 
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表现主义文学先驱。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
关键词:《变形记》 《城堡》 《判决》 卡夫卡 《审判》 《饥饿艺术家》 表现主义文学 《美国》 
论卡夫卡《判决》中精神判决的荒诞性生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9期122-124,共3页段馨然 
卡夫卡的《判决》实质上展示了一场具有荒诞色彩的精神判决,加缪曾就卡夫卡的两部长篇小说《城堡》与《诉讼》中的荒诞性进行过精确评述,这一特征早在卡夫卡先前创作的短篇小说《判决》中已有显露。本文尝试从英美新批评的角度,主要通...
关键词:《判决》 荒诞性 卡夫卡 
《判决》:卡夫卡的救赎美学之一瞥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3期9-10,共2页张瑞钦 
《判决》是卡夫卡创作成熟开始的标志,更是深刻烙印着作家自我的童年色彩和象征旧世界的人的荒诞境遇的代表作品。潜藏于文本结构深处的罪与罚之间的严重不对称性、控诉与辩护之间的非逻辑连续性、反抗与压抑之间的病态性特征以及企图...
关键词:卡夫卡 判决 救赎美学 
论卡夫卡《判决》中的异化问题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99-102,共4页李金月 王鹏 
《判决》是卡夫卡创作生涯的一个突破。20世纪初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保险员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社会产生深刻的认识,在作品中常常探讨社会问题。《判决》即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塑造出一位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年轻商人格奥尔格...
关键词:卡夫卡 《判决》 个体异化 社会困境 
浅析卡夫卡作品中的负罪感——以《判决》、《变形记》、《城堡》为例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3期110-111,共2页陈博 
弗兰兹·卡夫卡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给后人们留下了传奇的经典著作。而在其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其浓重的负罪感心理。本文将主要结合卡夫卡代表作《判决》、《变形记》、《城堡》等,分析负罪感在其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以期...
关键词:卡夫卡 负罪感 自我精神追求 家庭责任 社会秩序 
父亲·暴君·监视者——《判决》中的“父亲”形象解
《世界文化》2019年第3期31-32,41,共3页崔国辉 
《判决》是卡夫卡(1883—1924)第一篇比较满意的小说。在1912年9月23日的日记中,他写道:这篇故事是我在二十二日到二十三日夜里,从晚上十点到凌晨六点一口气写成的。由于久坐,两腿僵得几乎无法从写字台下抽出来,极度的心力交瘁和就在此...
关键词:格奥尔格 卡夫卡 《判决》 
卡夫卡、萧红笔下父亲形象比较研究——以《判决》与《旷野的呼喊》为例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61-64,共4页刘婷婷 
卡夫卡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父亲"在两位作家笔下均存在"悖反"形象,同时又各有特色。本文从分析两位作家作品...
关键词:父亲形象 卡夫卡 萧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