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作品数:360被引量:30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洁王洲明张希峰黄维华曹建国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诗探索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七月派诗人阿垅诗歌理论研究
《诗探索》2014年第5期163-174,共12页毛丹丹 
新诗史上的"七月",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团体,它是以诗歌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阿垅是最重要的代表诗人之一。
关键词:诗歌理论 新诗史 中国新诗 诗创作 七月派 《七月》 胡风 《希望》 爱情诗 散文化 
从《延河散歌》到《第二代》——鲁藜延安时期的诗风变迁
《诗探索》2009年第3期82-89,共8页张林杰 
自从发表了组诗《延河散歌》以后,鲁藜这位生活在西北根据地诗人就与远在国统区的"七月"诗派连在了一起。他的创作,始终充满了一种单纯的明净和饱满的热情,高亢嘹亮。但如果细细分辨,鲁藜延安时期的诗风也有十分微妙的差别。从《延河散...
关键词:延安时期 高亢嘹亮 《七月》 诗歌作品 艾青 物我交融 七月诗 胡风 中国新诗 写景诗 
鲁藜的诗学思想
《诗探索》2009年第3期90-98,共9页钱志富 
鲁藜是我国著名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中好些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新诗史公认的经典,比如《泥土》,比如《延河散歌》、《一个深夜的记忆》、《红的雪花》等。笔者在这里准备对鲁藜的诗学思想作一清理,看他的诗学思想中存在哪...
关键词:诗学思想 七月诗 中国新诗史 诗歌作品 胡风 诗歌理论 艾青 哲理小诗 意象化 《七月》 
我与鲁藜
《诗探索》2009年第3期78-81,共4页于行前 
鲁藜是"七月诗派"著名的诗人。在抗日战争年代,爱好诗歌文学的青年,不知道鲁藜这个名字的恐怕少有。我作为抗日流亡学生1943年去甘肃清水国立十中读高中时,热爱胡风先生主编的《七月》和后来的《希望》,每期必读,从众多卓越的诗人中,我...
关键词:新四军五师 流亡学生 中共南方局 《七月》 胡风 中央大学 诗派 《希望》 国民党军 诗稿 
磨杵琐忆被引量:1
《诗探索》1999年第3期105-123,共19页绿原 
1 磨杵作针的寓言,今天可能变成了笑话。当年对于幼稚的我,它却产生过某种咒语似的魔力。尽管生性愚陋,倒也不会直白地相信,一根铁杵果真会磨成一根绣花针。经过蒙师的指点。
关键词:磨杵 胡风 七月诗派 《七月》 新诗 自由诗 童话 政治抒情诗 路翎 诗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