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作品数:23被引量:6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德威李浴洋林庚李秀华闵定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台州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争鸣》《教书育人(高教论坛)》《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转型时代的规范建设与学人情怀——以陈平原20世纪90年代的办刊实践为中心
《名作欣赏(上旬)》2025年第4期76-84,共9页谢泽杰 
总结陈平原的学术经验,不可低估其创办学刊之功。在见证着中国社会与中国学术艰难转型的20世纪90年代,陈平原先后参与主编《学人》与《文学史》,其办刊实践折现出一条知识分子重新探索的安身立命之道。陈平原延续80年代中后期的规范反思...
关键词:陈平原 《学人》 《文学史》 90年代 学术规范 学人情怀 
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选刊六篇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9年第6期15-31,共17页季进 
导语:王德威主编的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160多篇文章、编年体顺序,呈现中国现代文学的诸多历史时刻、人物事件与思想命题,由此衍伸和串联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面貌。王德威提出《文学史》的核心关切是“如何将中国传统中‘文...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 哈佛 选刊 《文学史》 对话关系 中国传统 海德格尔 “现代” 
何为文学史?文学史何为?——王德威教授谈《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被引量:26
《现代中文学刊》2019年第3期4-18,共15页王德威 李浴洋 
李浴洋(以下简称李):王老师,很高兴可以在北大围绕您主编的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m Chin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7,以下简称《文学史》)对您进行访谈。1904年,在北...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哈佛 王德威 《文学史》 1904年 知识生产方式 MODEM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翁其斌李定广撰文批评袁编《文学史》以劣汰优
《好家长(创新教育)》2018年第15期0012-0013,共2页陈颖 李士金 张群 
本文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 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PPZY2015C205)。
袁编“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第三节 王 沂孙、张炎和刘克庄等宋末词人”(前版为“宋末其他词 人”)。“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有云:陈亮自负有济 世之才,多次伏阙上书,勇于言事。他在《上孝宗皇帝第一 书》中力...
“寻根文学”与贾平凹文学史评价的限度——以陈思和、洪子诚《文学史》为中心
《唐都学刊》2015年第6期72-77,共6页杨辉 马佳娜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贾平凹文论研究"(2014I26);陕西省社科界2014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新时期文艺批评口述研究"(2014Z124)
以"寻根文学"敞开的文学史视域为基础,对贾平凹及其作品做文学史的价值定位,是陈思和、洪子诚《文学史》的共同特点。这种思路当然有其价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贾平凹创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遮蔽。作为并不依附于任何流派的文坛的...
关键词:寻根文学 文学史整体观 贾平凹 
袁编《中国文学史》教材研究综述被引量:9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年第4期73-75,共3页李秀华 
台州学院2013年校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史’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初探--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成果
著名学者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袁编《文学史》)是二十世纪最后一年出版的文学史教材,2005年又进行了修订,出版了第二版。这部教材被教育部指定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成为当下大陆高校最通行的文学史教材,其作用和...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教材研究 文学史教材 综述 教材出版 课程教材 《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书写的鲁迅“形塑”及演变——以唐弢、钱理群、严家炎编《文学史》为例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5年第1期21-29,共9页赵学勇 田文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11&ZD113)阶段性成果
自19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最醒目的学术潮流之一。某种意义上看,文学史的不断书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学科领域多种研究成果的整合、凝聚与提炼,它不仅是该学科领域整体学术水平的充分展现,当然...
关键词:文学史书写 《文学史》 钱理群 严家炎 文学学科 演变 鲁迅 学术潮流 
试论游编《文学史》与袁编《文学史》的比较
《才智》2014年第33期277-278,共2页吴佳佳 
从整体内容上来看,袁行霈等组织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可说是以学术前沿性和包容性兼具见长,比游国恩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更详尽,就元、明、清文学史部分来说,袁编《文学史》更关注学术前沿,吸纳最新成果,较之游编《文学史》更为成...
关键词:游国恩 袁行霈 文学史 比较 
笔记野史对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管窥——从袁编《文学史》对笔记野史类著作的征引说起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6期87-90,共4页王金伟 
笔记与野史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文献类型,其不同主要在于文史有异,而相似性则在于内容杂糅、组排形式随意以及撰述角度的兼容,故两者"分"与"合"应参考量的因素依情况而定。相关的研究重视对当时代和有影响的笔记野史类著作的使用...
关键词:笔记 野史 古代文学研究 袁编《文学史》 
“呐喊鲁迅”与“80前”现代文学学科——评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
《文艺研究》2012年第8期150-159,共10页夏伟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作为大陆高校文科设置,始于1949年后。该学科史迄今六十余年,大体可以1980年为界:"80前"奠基作是王瑶1953年付梓的《中国新文学史稿》①(以下简称《史稿》)两卷,权威性统编教材则是1979—1980年问世的、唐弢主编...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学科 李欧梵 《中国新文学史稿》 呐喊 鲁迅 1949年 《文学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