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

作品数:66被引量:10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靖宇王凡肖镇徐爽石松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扬州职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更多>>
相关期刊:《广告主》《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纪》《中国京剧》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盖叫天及其戏曲电影创作中的艺术观念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8期105-115,共11页徐爽 程潇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国家文化安全观视域下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LA22023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电影的公共外交与海外营销策略研究”(批准号:SWU1609129)的阶段性成果
京剧演员盖叫天在立足“盖派”舞台表演艺术的同时,对戏曲电影表演与导演创作亦有涉足,并多次用“盖派”戏曲艺术观指导电影拍摄实践。《申报》于1933年记载盖叫天或拟摄“武松”戏曲片,本文考证其真实性,并从演员、布景等“虚实”问题...
关键词:盖叫天 戏曲电影 艺术观念 《武松》 《盖叫天的舞台艺术》 
民国时期《水浒》弹词开篇的叙事特色及传播途径——以《武松》弹词开篇为考察重点
《菏泽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133-137,共5页高欣雨 盛志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BZW066)。
民国时期《水浒》弹词开篇颇受听众喜爱,其中《武松》弹词开篇具有代表性。与小说《水浒传》相比,《武松》弹词开篇在叙事重心、人物塑造与情节结构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武松》弹词开篇因其独特刺激的题材、跌宕起伏的情节非常适合新媒...
关键词:《水浒》弹词开篇 武松 电台 报刊 
83版电视连续剧《武松》主题音乐分析
《大观(论坛)》2022年第10期87-89,共3页苗桂铭 
83版电视剧《武松》或许不是第一部改编自古典文学作品的电视剧,但在此类作品中,它第一次引起了轰动。20世纪90年代的人们依然记得当时万人空巷看《武松》的情形。电视剧的成功同样离不开配乐的成功。故此从主题音乐配乐者及创作素材简...
关键词:《武松》 古典文学 主题音乐 
力动态框架下的扬州评话《武松》研究——以“康文辩罪”为例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35-40,共6页张靖宇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资助项目“入场理论视角下的中英定式小句对比研究”(2019GRGDYX083);扬州市职业大学2018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的扬州评话话本《武松》研究”(2018RW19)。
为探究扬州评话《武松》的概念构建策略,以“康文辩罪”选段为例,通过力趋势对抗模型,阐释辩罪事件中诸多概念元素的动态关系。评话表演者将该事件分为三个阶段,并根据不同的力动态子模型组织概念框架。在辩罪初始阶段,表演者注重于凸...
关键词:力动态 主力体 抗力体 《武松》 扬州评话 
扬州评话《武松》“斗杀”ECM的存在行为研究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88-93,共6页张靖宇 
扬州市职业大学2018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的扬州评话话本《武松》研究”(2018RW19)阶段性成果;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资助计划项目(2019GRGDYX083)成果。
扬州评话表演者通过使用“容器”“整体—多样性”以及“空间”三个图式类别,对“斗杀”事件认知域中的存在行为进行概念化处理。当存在行为相关概念被安置于注意力焦点区域时,表演者根据不同图式将其处理为不同区域、种类以及层级的概...
关键词:扬州评话 图式 事件域认知模型 概念化 信息度 
“小”剧场中的“大”戏——评粤剧《武松》的实验性
《戏剧文学》2019年第12期38-44,共7页胡媛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剧种艺术体系现状与发展研究”(19ZD03)阶段性成果
实验粤剧《武松》选取了武松打虎归来,与潘金莲、西门庆、武大郎之间的故事纠葛,运用了电影叙事的蒙太奇、多媒体、心理移情等多种表现手法,挖掘武松的心理走向,完成了一个故事的表演、叙事以及人物的塑造。它的实验性在于通过多样性的...
关键词:粤剧《武松》 蒙太奇 心理移情法 南派武技 
整理扬州评话《武松》的历史反思
《曲艺》2018年第2期38-41,共4页徐德明 
孙龙父(1917-1979)与王少堂(1889—1968)两位先生合作整理《武松》,其成就与经验值得记取和反思。有文字记述说书以来,只是书台上的表演,艺人不会奢望说书会变成纸质本置于案头,更不要说跨文化、跨语系传播。出版《武松》实现了从...
关键词:武松 扬州评话 历史反思 王少堂 文字记述 知识阶层 书面文学 书会 书台 口头文学 
2016年鲁剧发展综述
《青年记者》2017年第29期77-78,共2页叶艳宁 
在鲁剧的发展历史上,有三个重要的节点:第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三连冠”,即从1982年开始,《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连续三年分别获得了“飞天奖”“金鹰奖”的电视剧一等奖。这些奖项的获得,是对当时山东电视剧...
关键词:《今夜有暴风雪》 《高山下的花环》 电视剧制作 综述 发展历史 80年代 《武松》 一等奖 
学到老的京剧泰斗盖叫天
《中外书摘》2017年第11期39-41,共3页秦绿枝 
盖叫天(1888—1971年),原名张英杰,号燕南,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以精湛的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他擅演全部《武松》,有“江南活武松”之誉.
关键词:京剧表演艺术家 盖叫天 《武松》 形体美 武打 
“侠义”与现代民族精神的构建——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新编水浒戏剧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年第3期303-316,共14页焦欣波 
抗战建国和民族独立是抗日战争时期戏剧文学最为突出的两大主题,外迫于异族侵略,内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现代启蒙和民主思潮的深入影响,以至“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精神的重塑,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国由此得以定性。从国统区...
关键词:吴祖光 水浒戏 国统区 林冲夜奔 现代民族精神 《武松》 《水浒传》 潘巧云 民间精神 民间立场 抗战时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