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不迁论》

作品数:42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林方立天王明真张兆勇段方乐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宗教学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中观学看《前赤壁赋》中的苏轼哲学思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22-29,共8页余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代释家文论文献集成与综合研究”(22AZW011)。
《前赤壁赋》中既流转着庄子哲学逍遥任纵,也蕴含着儒家思想,更有佛学旨趣显现。作为赋文核心也是转捩点的“水月譬喻”则渗透着大乘佛学义理,揭示出苏轼对中观般若的内化与运用;其背后思想符应着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即动而求静的中...
关键词:苏轼 《前赤壁赋》 《物不迁论》 
空印镇澄对《物不迁论》的因果关系批判刍议
《宗教研究》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杨本华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物不迁论》接受史研究”(编号:23CZJ003)阶段性成果
佛教因果观从原始佛教缘起论发展到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实有因果,再到龙树等中观学派对因果性空的论证,这一学脉传承是僧肇《物不迁论》因果观能够契中国佛教环境之“机”而以“夺有破无”的随缘说法方式提出“因不灭不来”。这一观点在...
关键词:镇澄 僧肇 《物不迁论》 因果 物不迁论战 
僧肇《物不迁论》析疑
《法音》2024年第4期5-12,共8页朱钧 朱敏 
国家课题基金一般项目《肇论注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BZX05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魏晋南北朝时期涅槃思想研究》资助,项目编号:JD20120
关于僧肇《物不迁论》的思想特质,分别有小乘说、外道说及大乘缘起性空说等观点,然皆有不足之处。实际上,此论的“物不迁”指的是物在当下,心不迁则物不迁。其完全符合“八不缘起”的“不灭不生”思想,是中观思想的中国化表述。
关键词:缘起性空 中观思想 僧肇 思想特质 《物不迁论》 物不迁 外道 大乘 
论僧肇的以佛解道
《人文杂志》2023年第9期1-13,共13页邓晓芒 
僧肇标志着中国佛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的转向,即对老庄和玄学家们所讨论的一些主要问题从新的立场上作了重释,不再是简单地以道解佛,而是反过来以佛解道。在《不真空论》中僧肇与印度哲学思想的真正对接是,将“有生于无”这一老庄形而上学...
关键词:以佛解道 《不真空论》 《物不迁论》 《般若无知论》 
动静、时空与因果:关于僧肇《物不迁论》之争的再讨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88-95,共8页黄意明 
东晋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历史上曾引起过较多的争论,主要在该论是否符合大乘空义上,这个问题至今仍有讨论的必要。《物不迁论》首先引用《中论》,从真谛角度确立了全篇“性空”的大旨;接着从俗谛的角度,以“动静”“时空”“因果”三...
关键词:《物不迁论》 动静 时空 因果 
再谈《物不迁论》的物性、时间问题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34-40,共7页李宜静 马熙曦 
僧肇的《物不迁论》一直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文章从“物不迁”涉及到的两大基本哲学问题,即物的本性和时间的本质出发,分析《物不迁论》引发的论争。在澄清“性住”与“物不迁”关系的基础上,说明《物不迁论》不违佛教“性空”义理,其...
关键词:僧肇 物不迁论 性住 性空 时间 
分析《物不迁论》的写作目的及意义
《西部学刊》2022年第24期161-164,共4页唐仲 
通过分析大乘佛教“中观派”对于缘起、因果、运动的理解,进而探究《物不迁论》的写作目的及其意义。认为《物不迁论》通过对运动的否定,深化了对于缘起的认识,进而为中国佛教朝向心性论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上的助力。
关键词:缘起 动力 因果关系 运动 《物不迁论》 
《物不迁论》“不迁”的方便随缘前提与实相旨归
《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4期17-24,共8页杨本华 
“方便随缘”是僧肇《物不迁论》造论的重要前提。对这一前提的肯定与否,直接影响了对该论文义的理解。对“不迁”意思的误解,也都肇始于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忽视。考察历代注疏可以发现,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强调与“实相”旨归的认...
关键词:《物不迁论》 《肇论》 僧肇 实相 方便随缘 
谈真与导俗:僧肇《物不迁论》旨趣辨析
《世界宗教文化》2022年第2期144-149,共6页王雪梅 吕贺 
僧肇在《物不迁论》的文字书写中较多的运用中国本土术语阐释佛教教义,意图通过打通“俗”与“真”的领域诠解“动”与“静”的本质关系,阐述“即动即静,非动非静”“物不迁”的本体论与方法论思想。其最终目的在于打破“惑者”对佛教...
关键词:僧肇 《物不迁论》 动静 真俗 
方东美的《物不迁论》诠释刍议
《哲学评论》2021年第2期190-206,共17页杨本华 
方东美以“对象语言”与“后设语言”来区分一般的知识与超越的智慧之说,而《肇论》在其看来便是这种“后设语言”对“对象语言”中诸多问题的认识与反思,其中犹以《肇论》中争议最大的一篇文论:《物不迁论》对动静的认识最能体现这两...
关键词:方东美 《物不迁论》 《肇论》 对象语言 后设语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