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

作品数:318被引量:13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林幸谦李法惠陈广通许子东朱旭晨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复旦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华文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晚期风格
《华文文学》2017年第1期118-123,共6页首作帝 郭爽 
《小团圆》体现出了张爱玲的晚期风格,"还钱"行为与身体叙事构成了互文性,"隔离"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姿态,"痛苦之浴"的人兽转化书写彰显深刻的讽刺艺术。《小团圆》采用了现代主义手法,散漫的叙述与成熟的张力无缝对接,对立、矛盾、冲突...
关键词:《小团圆》 张爱玲 晚期风格 
秽亵、“雾数”与事件流——论《小团圆》被引量:1
《华文文学》2011年第1期58-63,共6页翟业军 刘永昶 
《小团圆》展示出张爱玲一以贯之的生命态度以及她在中年之后陡变的小说观:隔离地看待自身与世界,揭开伧俗、污秽的生之真相;在异己世界对隔离者的无限逼近中,直面秽亵,传达出"雾数"的生命感受;打通时间、折叠记忆,让事件挣脱叙事语法,...
关键词:秽亵 “雾数” 事件流 
论海外华人的“亚纪实”文学——从张爱玲《小团圆》谈起被引量:1
《华文文学》2009年第6期29-33,共5页吴琦幸 
在海外华人文学创作中,亚纪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从张爱玲到今天的很多华人作家,都会使用亚纪实的方式进行创作。其中既有在海外进行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以及生活局限,同时也是中外文化震荡的结果。分析这个现象,对于了解海外华文创...
关键词:张爱玲 亚纪实 原创性 文化震荡 
残酷冷漠背后的历史感匮缺——评张爱玲《小团圆》被引量:4
《华文文学》2009年第5期25-31,共7页路文彬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小团圆》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盛九莉对于自己30年人生的回忆,回忆极具私人性质。表面看来,女主人公既不属于社会,也不属于家庭,归属感的缺席从头至尾都在困扰着她对自我的处置。然而,也正是这样一种现实情势决定了女主...
关键词:张爱玲 《小团圆》 家族 民族 冷漠 历史感 
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时空体验被引量:3
《华文文学》2009年第5期32-38,共7页段凌宇 
张爱玲一生最剧烈的创伤记忆有二:战争体验和家族记忆,它们也是影响其美学风格和历史意识的主要因素。在《小团圆》这部整理人生废墟的小说里,张爱玲更将其形式化为封锁回旋的结构,借助独特的叙事结构小说表达出了作家与记忆、家族、历...
关键词:创伤记忆 时空体验 历史意识 
《小团圆》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被引量:1
《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陈辽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小团圆》里作为张爱玲化身的盛九莉,是一位道道地地的一心想当汉奸妻的、毫不顾及民族大义、也毫无个人自尊心的寡廉鲜耻的小女人。作为自传体小说,张爱玲在无意间暴露了她...
关键词:《小团圆》 自传体 自暴隐私 
梦里客身——评张爱玲的《小团圆》被引量:5
《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袁勇麟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91100)
张爱玲是一个被过分关注的名字,《小团圆》的出现,再次引起文坛轰动,赏赞喝骂,人言各异。对于一个文学创作奇女子而言,什么样的创作会让她自己如此"低估轻看"?果真是艺术价值有限,抑或涉及其他更复杂的原因?这不仅是好奇的疑问,更应该...
关键词:张爱玲 《小团圆》 自传体 虚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