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未来记》

作品数:74被引量:5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贾立元王吉王德威易前良王向阳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名词、外来语与清末的“新小说”--以《新中国未来记》《东欧女豪杰》《自由结婚》为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张向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语言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项目编号:16ZDA190)。
清末具有革新倾向的小说,在词汇方面,大胆创造、引进和使用了很多表现新事物、新思想、新行为的新名词与外来语。这些新词汇,无论是在思想内容层面,还是在语言形式层面,都改变了旧文学的主题与文体。通过对三部清末“新小说”文本中使...
关键词:新名词 外来语 清末 新小说 
论《新中国未来记》对古典小说的继承与突破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177-181,共5页肖鹏 
作为20世纪中国小说的开篇之作,《新中国未来记》勾连了新旧小说,对古典小说既有继承又有突破。首先,它以章回体为体裁,在小说评点、引入诗歌、用姓名承载寓意等方面都对传统章回小说有所传承。其次,由于梁启超更为广阔的知识视野与时...
关键词: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 古典小说 
《新中国未来记》叙事模式分析
《艺术科技》2024年第4期28-30,33,共4页陶宇佳 
目的:晚清之际,在梁启超等人的呼吁下,小说地位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文人参与小说创作。李欧梵曾提到,在(现代性)兴起之前有一个想象的过程,这个想象的过程是一种公开化、社群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说和报纸是非常重要的两种载体,晚...
关键词:《新中国未来记》 叙事模式 叙事结构 叙述主体 
“不死者”之“未来”--论梁启超的《世界末日记》与《新中国未来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37-44,共8页张杨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科幻电影的末日想象”(2023SJYB0597)。
1902年,《新小说》创刊号上刊登了梁启超所作的《新中国未来记》与所译的《世界末日记》,此前书目预告中的《世界未来记》却并未出现。对于以激励爱国精神为宗旨之刊物的创刊号而言,“末日”的出现值得深究,其所体现的是梁启超在“末日...
关键词:“不死者” “未来” 梁启超 《世界末日记》 《新中国未来记》 
那些未完成的中国科幻
《科幻世界》2023年第7期48-49,共2页飞氘 
清末,科幻小说进入中国后,许多有想法的人都愿一试身手。于是,有些作品问世了,有些则没能写出来,或者半途而废。1902年,梁启超开始在《新小说》上连载《新中国未来记》,想把未成功的变法理想付诸笔端,讲一段未来六十年的故事,结果只写...
关键词:《新小说》 科幻小说 《新中国未来记》 中国科幻 中断原因 梁启超 六十年 故事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读好书》2023年第4期10-15,共6页许子东 
梁启超为20世纪中国小说准备的开幕礼是非常戏剧性的,序言之后,《新中国未来记》正文第一句:“话表孔子降生后二千五百一十三年,即西历二千零六十二年……正系我中国全国人民举行维新五十年大祝典之日。”
关键词:《新中国未来记》 梁启超 戏剧性 五十年 
中国科幻小说百廿年史:从小众走向大众
《新民周刊》2023年第6期56-58,共3页何映宇 
一百多年过去了,科幻小说从中国文学中的小众逐渐为大众所了解,它走过了别样的文学历程。从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中国未来记》开始,中国科幻小说走过了121年的历程。晚清时期,鲁迅等人开始译介西方科幻小说,是在做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 《新中国未来记》 钓叟 徐念慈 西方科幻小说 晚清时期 科幻小说创作 走向大众 
走向世界和走向自我:《新中国未来记》的叙事艺术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86-90,98,共6页罗欣 
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进行了大胆的叙事实验,包括对叙事时间、空间、视角的处理。《新中国未来记》中三维时间体的建构和时间流速的变化,显示出他在晚清变革浪潮中的思想困境和历史意识。小说中空间设定的焦点及散点背后也颇具文...
关键词: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 时间体 文化空间 叙事视角 
保守还是激进?立宪抑或共和?——《新中国未来记》的政治意涵新探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4期316-325,共10页徐莉茗 
一、缘起:《新中国未来记》政治意涵的研究分歧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使知识分子意识到“器物”变革并不能拯救国家,唯有政治制度的彻底改变才能挽救危亡时局。遽变的时代让仁人志士纷纷寻找国家摆脱困境的出路,温和渐进地实行君主立宪...
关键词:《新中国未来记》 政治意涵 君主立宪 甲午战争 民主共和 温和渐进 研究分歧 梁启超 
变革与革命之上--《新中国未来记》新释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7期136-146,共11页时嘉琪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9批面上资助项目(2021M691845)。
长期以来,梁启超唯一的小说创作《新中国未来记》只是作为分析梁启超由革命到变革的思想转向的论据被论者提及。但事实上,这部未完成的小说作品所展现的理想政治和志士救国的图景,能够体现出梁启超以“公”为指向的超越“革命一变革”...
关键词:《新中国未来记》 政党团结 志士联合 梁启超 末广铁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