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小说

作品数:135被引量:17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舒劼詹玲王卫英李广益冯鸽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诗学精神转型
《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55-57,共3页詹玲 
本文拟从梳理中国科幻小说在竞速技术现代性的主导下如何进行速度与力量的激情想象入手,探讨竞速诗学的崇高美学及其主体悖论问题,进而考察21世纪近十年来的中国科幻小说如何通过“技道合一”、人机共生、实体化语言力量及废土超人等想...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 诗学精神 价值模式 崇高美学 竞速 实体化 人类主体 人机共生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诗学精神转型
《文艺研究》2024年第12期51-64,共14页詹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其问题研究”(批准号:23BZW165)成果。
以竞速技术现代性为主导价值逻辑的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在用超速、超力和超量等超级技术、技术物想象,营构出具有崇高美学精神的技术乌托邦的同时,也将人与技术的关系理解为相互对抗。近些年,一些青年科幻小说家尝试从中国技道哲学传统...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 理性力量 诗学精神 崇高美学 超自然力 主导价值 哲学传统 完善自我 
“元宇宙”想象:中国科幻小说新启示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22期91-93,共3页林青 
随着数字科技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于数字未来的设想逐渐成为现实。三十年前活跃在文本、影视中的“元宇宙”想象冲破艺术的边界,为当今技术发展提供了蓝本。“元宇宙”的旧事重提不仅引起了科技震荡,也在多方面预示着科幻文艺未来的发...
关键词:元宇宙 科幻小说 赛博朋克 数字孪生 科幻伦理 
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中人与技术关系的新图景——以“新人”想象为分析中心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詹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其问题研究”(23BZW165)研究成果。
作为人造物中顶端的技术成果,人造人以其“吾手造吾身”的强大诱惑,让人类无法抗拒地将这一技术不断向前推进。从早期只能做简单动作的笨重人形机器,到智能机器人,再到新型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婴儿、虚拟偶像等,人造人的种类越来越多,与...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 后人类主义 身心二元论 人造物 基因编辑 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技术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或然历史”想象及其美学建构
《科普创作评论》2024年第3期30-38,共9页詹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其问题研究”(23BZW165)。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或然历史”想象立足于科技想象,不断重掘民主与科学的启蒙思考,展开独具中国性的科幻美学探索,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建构整体性、循环性、统一性的东方技术哲学观,开掘中国传统技艺的诗学之美;第二,用...
关键词:或然历史 中国性 技艺 人道主义 后现代 
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以新世纪历届银河奖(2000—2022年)获奖作品为例
《新疆艺术(汉文)》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柳伟平 
新世纪的中国科幻小说从科技、社会、历史三个维度进行宏大叙事,同时又用日常叙事表现对物质生活的正视、对精神生活的尊重、对边缘人的关注。宏大叙事让中国科幻小说充满惊奇感、自由度和深刻性,而对绵密、丰富、生动的日常生活的叙述...
关键词:科幻小说 宏大叙事 日常叙事 惊奇感 银河奖 
中国科幻小说影视改编叙事策略研究--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被引量:1
《视听》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徐卓 吕兴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310496090)成果
“流浪地球”系列作品是中国科幻片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实现了国产重工业风科幻电影“零”的突破,使中国科幻进入新时代。这两部作品不仅仅在视觉方面给观众带来了相当大的震撼,其在叙事方面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其中涉及作品对叙事策略...
关键词:科幻小说 影视改编 《流浪地球》 叙事策略 
科幻赋形的现实思辨:论新世纪科幻小说的未来城市书写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46-55,45,共11页潘如成 
未来城市是科幻叙事的重要意象。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对未来城市发展进步或衰退毁灭迹象、流动与区隔并存的时空秩序、虚拟空间与实在世界的生存体验差异展开了细致的升维思考,背后隐含着作者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所涉人城关系、城市时空...
关键词:新世纪 中国科幻小说 城市想象 现实思辨 
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永生”想象的现实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年第4期365-379,共15页王辉 谭光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以来小说‘情感体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1AZW022)的中期成果。
在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中,小说家不仅对人类实现技术化“永生”后产生的追逐功利欲望、沦为技术奴隶、陷入精神空虚等生命体验变化展开直观想象,同时也在科技理性与人文冲突导致的伦理困境中思索人类本质属性。与想象和思索相呼...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 “永生” 生命体验变化 伦理困境 现实情感 
作为工具的中国科幻小说
《花溪》2023年第32期0086-0088,共3页周敏 
本文回顾了从晚清到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指出其自诞生伊始就承担了启蒙、教化、改良、强国等社会功能,表现出强烈的工具性和功利性。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则逐渐摆脱这一工具属...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 工具属性 现代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