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玲

作品数:31被引量:5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科幻小说中国科幻小说诗学叙事诗学精神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学批评》《科普创作评论》《当代文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诗学精神转型
《新华文摘》2025年第7期87-90,共4页詹玲 
2010年,刘慈欣在《三体Ⅲ·死神永生》里,用一张如小纸条般的二向箔二维化整个太阳系的技术想象,刷新的不只是中国科幻小说带给读者的认知惊异体验,还有技术的速度和力量能够抵达的文学想象边界。时至今日,这一边界依旧无人突破。为什...
关键词:二向箔 技术想象 刘慈欣 诗学精神 科幻小说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诗学精神转型
《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55-57,共3页詹玲 
本文拟从梳理中国科幻小说在竞速技术现代性的主导下如何进行速度与力量的激情想象入手,探讨竞速诗学的崇高美学及其主体悖论问题,进而考察21世纪近十年来的中国科幻小说如何通过“技道合一”、人机共生、实体化语言力量及废土超人等想...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 诗学精神 价值模式 崇高美学 竞速 实体化 人类主体 人机共生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诗学精神转型
《文艺研究》2024年第12期51-64,共14页詹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其问题研究”(批准号:23BZW165)成果。
以竞速技术现代性为主导价值逻辑的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在用超速、超力和超量等超级技术、技术物想象,营构出具有崇高美学精神的技术乌托邦的同时,也将人与技术的关系理解为相互对抗。近些年,一些青年科幻小说家尝试从中国技道哲学传统...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 理性力量 诗学精神 崇高美学 超自然力 主导价值 哲学传统 完善自我 
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中人与技术关系的新图景——以“新人”想象为分析中心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詹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其问题研究”(23BZW165)研究成果。
作为人造物中顶端的技术成果,人造人以其“吾手造吾身”的强大诱惑,让人类无法抗拒地将这一技术不断向前推进。从早期只能做简单动作的笨重人形机器,到智能机器人,再到新型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婴儿、虚拟偶像等,人造人的种类越来越多,与...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 后人类主义 身心二元论 人造物 基因编辑 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技术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或然历史”想象及其美学建构
《科普创作评论》2024年第3期30-38,共9页詹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其问题研究”(23BZW165)。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或然历史”想象立足于科技想象,不断重掘民主与科学的启蒙思考,展开独具中国性的科幻美学探索,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建构整体性、循环性、统一性的东方技术哲学观,开掘中国传统技艺的诗学之美;第二,用...
关键词:或然历史 中国性 技艺 人道主义 后现代 
《三体》现象背后的读者接受与当代中国文学的科技启蒙问题被引量:2
《小说评论》2024年第3期93-106,共14页詹玲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项目“中国科幻小说技术诗学问题研究”(2022JDKTYB3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技术想象及其问题研究”(23BZW165)阶段性成果。
2022年,中信建投证券关于《三体》的IP报告显示,“三体”系列已成为市场价值累计20亿,涵盖有声读物、动画、电视剧、游戏、实体商品、线下展馆等多种衍生产品的全球范围头部科幻IP。~((1))距《三体》第一部在《科幻世界》开始连载,只有1...
关键词:《三体》 当代中国文学 当下文学 衍生产品 读者接受 全球范围 文化产业 电视剧 
后人类时代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人学观面向被引量:1
《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10期136-145,180,共11页詹玲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中国科幻小说技术诗学问题研究”(2022JDKTYB32)。
与科技天然血脉相连的科幻小说,在回应后人类时代提出的新人学及其价值观问题上,不仅承担着展望未来的预演使命,还肩负了回应现实的时代重任。当前,多数科幻小说仍坚持强调人之为人的特质,由于算法技术的突进,迫使作家强调具身性,从情...
关键词:后人类 科幻 人学 具身性 赛博 认知 
后信息时代的传统回归与人文意义重建——以《灰衣简史》为例
《当代文坛》2022年第4期197-203,共7页詹玲 
李宏伟的《灰衣简史》通过披着靡菲斯特外衣的灰衣人/浮士德形象,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多个故事,用回归禅宗与儒家思想文化传统的方式,反思知识分子启蒙话语的无力及原因,探寻后信息时代重建人的主体性及存在意义的可能性。令人目眩的叙事...
关键词:李宏伟 《灰衣简史》 传统 现代理性 浮士德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科技美学问题——兼及“十七年”和1980年代初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反思被引量:3
《南方文坛》2022年第1期55-63,共9页詹玲 
科技美学作为现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当代文学叙事中始终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以科技为故事基础和精神内核的科幻小说,在科技美学的审美表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在过去的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科技美学亦没有呈现出应有的特...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科幻小说 《三体》 科技美学 审美表达 现代美学 精神内核 十七年 
技术文明视角下的启蒙重审——谈韩松科幻小说被引量:5
《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第4期141-148,160,共9页詹玲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转型研究”(批准号16BZW026)阶段性成果
从以西方存在主义思想为镜想象未来,到爬梳民族文明史推演未来,再到用未来侵入现实的方式镜像当下,韩松的科幻创作始终以技术文明下的人的生存为中心。《2066之西行漫记》与《红色海洋》将技术进步与人的解放解绑,重新发见启蒙的价值;...
关键词:技术文明 存在主义 启蒙 自我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