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士》

作品数:20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伟昉蒲若茜刘苏周崔洁李凌燕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湘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理论》《文学教育》《芙蓉》《怀化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修道士》——一种身体写作的尝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33-140,共8页李会芳 
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诗学视野下的哥特小说研究”(项目编号:HB2009G11);河北师范大学重点项目“哥特小说的文化解读”(项目编号:W2009z08)
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是英国哥特小说的经典作品,惊悚刺激的内容和感性大胆的笔触使得这部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但正是这种贯穿全文的身体欲望和感性逻辑使其具有了身体写作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形形色色的身体展示及其背...
关键词:哥特小说 《修道士》 身体写作 身体逻辑 欲望叙事 
圣徒抑或恶魔——《修道士》中安布罗斯的基督教原型解读被引量:1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122-127,共6页裴素娟 
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52WB151)
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的代表作《修道士》是英国哥特小说的经典之作。从原型批评的视角来看,小说的主人公安布罗斯是基督教人物亚当、耶稣和路西法的置换变形。由此入手,安布罗斯理性与非理性、宗教誓约与个人情欲剧烈冲突时的一次次...
关键词: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 《修道士》 安布罗斯 基督教原型 
《修道士》中安布罗斯的堕落解析
《文存阅刊》2018年第8期5-5,4,共2页黄春雨 张珮珮 
刘易斯的《修道士》是18世纪最受欢迎、最畅销的经典性哥特式小说之一,在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式上都较独特。对于安东尼娅和安布罗斯的悲剧,作者通过预叙营造氛围,运用一系列的巧合延宕把事件推向高潮,详细讲述了安布罗斯走向堕落的始末。
关键词:《修道士》 安布罗斯 预叙 巧合 堕落 
哥特式《修道士》小说的反讽艺术探析
《北方文学(中)》2017年第10期100-101,共2页张景芳 
《修道士》是哥特式小说的著名代表作品,其所采用的反讽叙事手法,让小说更具丰富性和厚重感。结合本书写作内容,从反讽艺术手法探析上来解读词语反讽、情节反讽、文本结构的反讽特点,来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为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人物...
关键词:《修道士》 哥特式小说 反讽艺术 
小说《修道士》中《圣经》原型人物分析
《北方文学(中)》2016年第10期79-79,共1页李凌燕 
英国小说家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是19世纪初著名哥特式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修道士》更是一部在哥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本文作者运用《圣经》原型理论分析小说《修道士》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要为读者更全面展示出小说中...
关键词:修道士 哥特式小说 圣经原型 
《修道士》与《百年孤独》的可比性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86-91,共6页姚萌萌 
《修道士》与《百年孤独》在魔幻性、非理性、黑色性等三个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通过对两者相似性的比较,不仅凸显出哥特小说的重要特色,也使《百年孤独》的主要特征更加明晰,更有助于全面认识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小...
关键词:《修道士》 哥特小说 《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哥特式小说《修道士》研究——基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被引量:1
《学理论》2014年第17期141-142,共2页王蕾 
在18世纪后期,有一种相当崭新的小说分支出现——哥特式小说。它大约是在英国1790年至1830年间形成的,属于浪漫主义文学范畴。"哥特"一词最开始是暗示中世纪的,但是在18世纪后期,当哥特式小说变得很有影响力的时候,这词就蒙上了神秘、...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 《修道士》 经典叙事学 
塑造与泯灭的互文阐释——《约伯记》与《修道士》魔鬼形象比较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89-192,共4页孙慧 
《约伯记》和《修道士》两部作品中的魔鬼,都以其生动鲜活的形象极大地丰富作品内涵。在文本内容层面,魔鬼可鄙地诱惑甚至戕害被世人推崇的义人。然而在思想层面,魔鬼对宗教与道德准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恶"对"义"做出更全面的补...
关键词:魔鬼 “义“ 《约伯记》 《修道士》 
论《修道士》的恐怖美学及其圣经渊源被引量:1
《怀化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83-85,共3页朱凌玮 
随着哥特小说研究的兴起,《修道士》也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重视。立足文本,在通过对安布罗斯之死中出现的典型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独具特色的恐怖美学和其与圣经的文化渊源,在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上完成对《修道士》的价值提升。
关键词:《修道士》 恐怖 崇高 圣经 
哥特式小说的人物形象描写发展脉络——以《修道士》《呼啸山庄》《蝴蝶梦》为例
《芙蓉》2014年第2期182-184,共3页周济 
“哥特”一词最初来自于日尔曼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以野蛮、剽悍著称,后用其指称中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高耸的尖项,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藏尸所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在...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 《呼啸山庄》 人物形象描写 《蝴蝶梦》 《修道士》 文艺复兴时期 脉络 哥特式建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