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小说

作品数:373被引量:740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振武李伟昉陈榕於鲸苏耕欣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物叙事研究——以《红死病的假面具》为例
《今古文创》2024年第41期30-32,共3页冯雅兰 
在爱伦·坡的哥特小说研究中,物因其阴森、诡异等特点通常被认为是恐怖、惊悚的源头,而在思辨实在论的视域下,这些物制造恐怖的手段并非仅仅是它们的外在表象,深层缘由需要向内探求,抵达物本身。爱伦·坡将物看作一种本体论上的主体,反...
关键词:爱伦·坡 物叙事 思辨实在论 本体性 恐怖效果 
英国哥特小说(1764—1834)在中国的百年译介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石梅芳 窦婧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空间叙事视域下的詹姆斯·霍格研究”(17BWW055)。
哥特小说是西方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审美机制的文学类型。1914年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朗特城堡》以《铁冠缘》之名得到译介并连载以来,英国哥特小说在中国的译介已逾百年,经历三个阶段:清末民初仅有一部长篇、两篇短篇得到译介,但原...
关键词:哥特小说 重写 创造性叛逆 专业人士 赞助人 
幽灵舞翩跹:伊迪斯·华顿个体化历程的哥特式书写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黄如敏 
哥特小说创作贯穿华顿40多年的职业生涯,既记录她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思想与技巧,又展现其日臻成熟的女性自我认知。华顿哥特小说的叙事主体经由在沉默中消失的淑女到在逃避自我中迷失的懦弱男性终至成长为人格完整的成熟个体,他们随着...
关键词:伊迪斯·华顿 个体化历程 哥特小说 荣格 
哥特小说中对魔鬼书写的圣经渊源
《圣经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254-280,共27页马衡 李伟昉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世纪英格兰题材传奇中的民族认同建构研究”(2021BWX042);河南大学创新团队项目“经典阐释与文学文化比较研究”(2019CXTD006)的阶段性成果。
圣经中源于上帝与魔鬼对立的善恶观,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学的观念。邪恶的恐怖之源往往与魔鬼及其仆从有关。通过书写源于圣经的魔鬼,哥特小说揭示人类思想深处的善恶斗争。魔鬼出没于人类的日常生活,通过引诱、订立契约和附身,让人们...
关键词:哥特小说 魔鬼 圣经 渊源 
英美哥特小说及影视作品中吸血鬼形象的嬗变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年第34期59-62,共4页蔡斯瑶 洪梦茹 王旭霞 
南京林业大学202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英美哥特小说及影视作品中吸血鬼形象的嬗变”(项目编号:2022NFUSPITP0281)的部分研究成果。
“吸血鬼”一直是哥特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形象,从其最初出现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以“吸血鬼”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受到人们的追捧。随着时代的发展,吸血鬼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经典哥特小说《德古拉》和《夜访吸血鬼》以及...
关键词:吸血鬼形象 吸血鬼小说 吸血鬼影视剧 形象变化 
论英国哥特小说中时空的陌生化
《戏剧之家》2023年第33期196-198,共3页杨雪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6年度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YS16S13。
“陌生化”是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指一种将熟悉之物变得陌生的叙事策略。虽然它作为一种文学概念在20世纪初才被提出,但是它在18世纪末19世纪的英国哥特小说中已被小说家们娴熟地运用了。为了躲避政治上的...
关键词:英国哥特小说 时空 陌生化 
伊迪丝·华顿哥特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根源探究被引量: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151-160,共10页黄如敏 
哥特小说创作贯穿了华顿40多年的创作生涯,它们蕴含了华顿思想上最深刻、情感上最强烈的女性自我认知。哥特小说这一19世纪的边缘文类让华顿得以借助鬼怪幽灵的魔幻力量突破理性的极限,说出关于愤怒、死亡、恐惧,尤其是女性和男性的本...
关键词:哥特小说 伊迪斯·华顿 自我意识 贱斥 
“当福尔摩斯遇到ChatGPT”——关于文学类型“迭代”与理性主体问题的思考
《东吴学术》2023年第5期128-134,共7页战玉冰 
侦探小说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之下,是技术与思想双重转型过程中的文学产物,侦探形象的出现反映出人类主体性的昂扬与自信。而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技术时代的到来,在另一个技术转型(同时也可能是思想转型)的当...
关键词:侦探小说 人工智能 理性主体 哥特小说 科幻小说 
现实主义书写中的“社会奇幻”——评巴尔扎克《改邪归正的梅莫特》对马图林哥特小说的戏仿
《外国文学》2023年第5期69-80,共12页沈亚男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30年代法国‘黑色小说’中的‘疫情’题材研究”(20WWC00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欧洲大霍乱时期(1831-1838)的‘黑色小说’创作研究”(2020SJA0103)
《改邪归正的梅莫特》是青年巴尔扎克实践奇幻题材的收官之作。作家不仅借用和改写了马图林哥特小说《漫游者梅莫特》中的“契约”主题,而且将现实场域和社会批判视角融入传统奇幻叙事之中,从而创造出独特的“社会奇幻”文类风格。他将...
关键词:巴尔扎克 《改邪归正的梅莫特》 社会奇幻 马图林 哥特小说 
哥特小说恐怖表象下的慈悲意识——哥特性空间和主体性的阈限与悬置诉求
《国外文学》2023年第3期56-65,共10页杨智慧 
哥特小说兴起于18世纪英国大众文学,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从一种边缘化文类升格为西方文学的核心形式,呈现出空间和主体性两个深邃主题。现代人情感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抵牾乃至对立导致其空间和自我体验的迷失和焦虑,哥特小说以一种“阈...
关键词:哥特小说 空间 主体性 大众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