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品数:2553被引量:1288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谭好哲董学文刘卓秦林芳刘永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捷克的传播与接受——以布拉格汉学派为中心
《文学评论》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刘云 
以普实克为代表的布拉格汉学派于20世纪50年代在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率先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行了翻译和阐释。普实克等人运用马克思主义与布拉格结构主义理论,坚持历史实证主义和“中国本位”立场,从《讲话》...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布拉格汉学派 人民文艺 民间传统 现实主义 
自我感的历史负载与时代形变——蒋子龙工业小说写作的经验起源及其观念意涵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23年第1期146-155,共10页符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9NTSS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蒋子龙的工业小说写作之所以能够在新时期初期达到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高度,与其此前在社会主义观念一实践体制中自我感与文学经验的辩证重塑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其文学认知深化的关键环节,由此他得以...
关键词:工业小说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深入生活 现实主义 
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生产机制的采风被引量:11
《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23-31,共9页祝鹏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民间文学生产机制研究(1949至今)”(项目编号19CZW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50—80年代,采风成为民间文艺生产的主导性机制,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重要组成。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经典文献的感召下,民间文艺工作者通过采风,对民间口头文艺进行创造性转化,生产出属于劳动人民的新文艺。采风...
关键词:采风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民间文艺 人民文艺 生产机制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光辉里程碑——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被引量:5
《文学评论》2022年第3期5-15,共11页张炯 
基于中国文艺特别是中国新文艺的实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多层次、多方面系统论述了文艺的本质特征,指明了人民文艺的历史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而成为中国人民文艺发展的理论指南和马克思主义文...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文艺 本质特性 文艺高峰 
编后记
《文学评论》2022年第3期224-224,共1页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
关键词:文艺形式 编后记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学艺术 为人民服务 人民大众 时代 
杜博妮英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副文本研究被引量:10
《文学评论》2021年第3期71-77,共7页邓海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4ZDB0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借助热奈特的副文本概念,以杜博妮英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发现译者借助密集丰厚的副文本实现下列三个功能,实现译语语境中《讲话》文艺美学思想的重构:一是还原《讲话》的历史语境和文本的原初面貌;二是...
关键词: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英译 副文本 
编后记
《文学评论》2020年第1期224-224,共1页
《文学评论》跟着时代的脚步来到了21世纪的20年代。新的一期杂志,编者总希望带来些新的气象。这一次编选的文章,至少体现了这几个方面的新:新思想,新领域,新角度,新视野。本期首篇张清民的文章聚焦毛泽东于1942年所作的《在延安文艺座...
关键词:《文学评论》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编后记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领域 话语实践 内在逻辑 习近平 
经与权的辩证法被引量:6
《文学评论》2017年第5期22-24,共3页高远东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巨大理论价值的论著,它作为历史文件虽然和现代文学史直接相关,但作为理论原则似在(马列)文论界更受重视。我知道近年围绕《讲话》仍不断产生着思想性和文化性的讨论,...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辩证法 历史意义 《讲话》 现代文学史 历史文件 历史主义 实事求是 
政治与文艺的再理解——从胡乔木讲话反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引量:9
《文学评论》2017年第5期24-27,共4页程凯 
1991年到1992年,为撰写《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胡乔木与编写组进行了一系列谈话。其中,1991年10月和1992年1月,围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后的情况,胡乔木做了两次详谈,后以《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的...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胡乔木 再理解 反观 政治 《讲话》 历史条件 毛泽东 
复调语境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引量:8
《文学评论》2015年第6期14-19,共6页杨向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美学史"(项目编号:12&2D111)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形成并不是中国现代文艺思想的单线续写,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下的复调发声。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代语境 复调 中国现代 现代文艺 文艺思想 《讲话》 思想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