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

作品数:42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易彬宣淑君李光荣蒋红卫孙晓娅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教学之友》《中外诗歌研究》《语文学习》《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赞美》的诗歌解读与教学策略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4年第12期0031-0033,共3页杨嘉慧 
《赞美》是九叶派代表诗人穆旦,以中国抗战最艰苦的年代为背景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共四个小节,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宏阔的视野,写出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力量的崇敬之情。本文旨...
关键词:赞美 崇敬 感情 教学策略 
抗战语境下艾青与穆旦诗歌中的“土地”意象——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赞美》为例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2期8-13,共6页魏雪梅 
一、抗战母题与土地意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巨大的灾难在中国的土地上惊人地展开,面对山河破碎的景象,为了早日争取民族自由、独立,文艺工作者们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战文艺战线,试图以文艺创作为武器,唤醒中国大地上的人们。于是,战...
关键词:文艺战线 文艺工作者 文艺创作 抗战诗歌 艾青 抗战语境 抗战文艺 穆旦诗歌 
抗战语境下艾青与穆旦诗歌中的“土地”意象——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赞美》为例
《中国故事》2023年第12期8-13,共6页魏雪梅 
抗战语境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成为文艺战士,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艾青和穆旦放弃直白的呼号,以更深切的关怀去观照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命运,“土地”成为他们重要的诗学资源。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穆旦的《赞美》具有相同...
带泥土气息的赞歌——穆旦《赞美》读解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0年第9期84-88,共5页黄开发 
穆旦最为人关注的诗歌有两类:一类是以《诗八首》等为代表的,体现着中国现代诗艺的前沿探索,诗风晦涩难懂,诗艺甚至主题都表现出王佐良所说的“去中国化”倾向;此类作品尽管为专业读者所推崇,普通读者却敬而远之。另一类是以《赞美》为...
关键词:穆旦 王佐良 专业读者 大众读者 诗艺 泥土气息 去中国化 晦涩难懂 
真情表达,让赞美成为习惯——《赞美》习作教学实录与点评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9年第7期49-53,共5页何先成 刘东平 
【教学目标】1.让学生善于发现美,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赞美。呼唤人与人之间相互欣赏、相互赞美,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和谐愉悦的生活之美。2.围绕赞美进行习作。做到将赞美的意义表达充分,生活的现状描述具体,提出的建议合理有价值。【教学...
关键词:习作教学 《赞美》 数学考试 
语言的艺术——浅析穆旦《赞美》中的数量词运用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年第7期130-131,共2页朱雪佩 
数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是非常丰富的,是指能表示数量或者程度的形容词。而一定数量词的运用,能使句子大放异彩,让文章熠熠生辉,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穆旦在《赞美》一诗中运用了许多数量词,极大化的语言下包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数量词 穆旦 《赞美》 
赞美
《视野》2018年第9期58-58,共1页卜卡 
在春天,总有一部分春天是你不及的——她们来得过于突然,让人手足无措于眼前的丰收.
关键词:《赞美》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春到人间燕归来——纪念穆旦诞辰100周年
《中外诗歌研究》2018年第1期8-10,共3页杨开显 
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为了他我失去拥抱的安慰,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痛哭吧,让我们在他身上痛哭吧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赞美》
关键词:诞辰100周年 穆旦 纪念 《赞美》 他我 
伟大的悲悯 苦痛的歌赞——赏析穆旦的《赞美》
《读天下》2016年第14期244-244,共1页甘杰 
穆旦的《赞美》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赞美》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穆旦通过该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苦痛与愤怒,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当时战争与灾难交织的社会现实的感受。穆旦通过其语言艺术和象征手法对我国劳动...
关键词:穆旦 赞美 悲悯 歌赞 
浅谈现代诗歌写作中对实用语言的创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4年第5期110-110,共1页章倩 
一、对经典的咀嚼品鉴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诗歌单元中有穆旦的《赞美》,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诗句.如“多少朝代在他身边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暗示农夫干百年都在遭受苦难。但在语言上.这句诗写得很形象,关键在“...
关键词:诗歌写作 语言 创新 现代 《赞美》 抽象名词 朝代 事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