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十种曲》

作品数:30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邓丹张晶杜书瀛骆兵赵江南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镇江高专学报》《青年文学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四川戏剧》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李渔传奇六种序评者再考辨
《镇江高专学报》2025年第1期11-17,28,共8页黄强 
虞巍在顺治四年(1647年)与顺治五年(1648年)期间作序的《怜香伴》,可能只是未完成的稿本;《风筝误》的评者“朴斋主人”就是序者虞镂;《蜃中楼》首条评语是评者垒庵居士即为序者孙治的确证;李渔评鉴的传奇《香草吟》,作者不是徐士俊,而...
关键词:李渔 传奇 戏剧作品 《笠翁十种曲》 序评者 
李渔之问及其解决之道——《笠翁十种曲》结构艺术的戏曲美学本体论意义
《中国美学》2022年第2期91-103,共13页蔡东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戏曲符号学引论”(2018SJA1336)阶段性成果。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通过对元曲与戏曲的对比和评价,提出了“戏曲剧本到底是应该为了场上搬演,还是仅仅为了文人自相唱和”这个重要问题。其核心在于讨论:中国戏曲到底应该姓“文”还是姓“戏”。即旨在将戏曲...
关键词:李渔 戏曲美学 文学性 舞台搬演 结构艺术 
由李渔作品探李渔女性观——以《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为例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85-90,共6页许沁 
李渔的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颇具个性的女子,从中可以看出李渔具有很多现代性的观点,尤其是其女性观具有现代性思想。文章通过对李渔作品的分析,探究了李渔女性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考察了其观点与国际上女性观发展的一致性。
关键词:李渔 女性观 女性美 两面性 现代性 
浅析李渔曲论中的人物塑造理论被引量:1
《今古文创》2021年第7期14-15,共2页宋泽阳 
李渔是我国古代著名戏曲家,其戏曲理论见于《闲情偶寄》,他从戏曲创作、编排、导演到表演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上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他的人物塑造理论更是具有开创意义:在戏曲语言个性化的基本要求之上,又提出...
关键词:李渔 戏曲理论 人物塑造 《闲情偶寄》 《笠翁十种曲》 
如真:李渔戏曲写人的理念与实践被引量:1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51-57,共7页贺楠 
在戏曲创作理论与实践中,李渔坚持“说人情,关物理”的原则,要求剧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和情真理真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地创作,最终达到一种“戏如真而高于真”的状态。而这种如真的状态具体到“写人”即角色塑造上,则要求剧作者要秉承...
关键词:李渔 戏曲创作 人物塑造 如真 《笠翁十种曲》 《闲情偶寄》 
从陌生到会通:《笠翁十种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戏曲艺术》2019年第4期87-95,102,共10页魏琛琳 袁楚林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9CZW029);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SK2019001)
前人述及李渔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时,大都聚焦其小说创作,对其戏曲作品《笠翁十种曲》之西传关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整理了20世纪至今英语世界对《十种曲》的研究成果,对其中的代表性观点加以评析,并与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对...
关键词:李渔 戏曲 译介 传播 接受 
“文化大咖”李渔的南京生活
《风流一代》2019年第23期18-19,共2页王荣华 
李渔是中国文化史上涉足领域最广、成果最为丰硕的文化巨匠,尤其在戏曲方面的建树,更是令人瞩目,不但在当时(清初)国内有很大的影响,还很早地传到国外(日本及欧洲)。他寓居南京二十年,这段时间是他戏曲活动最为全面、频繁的时期。
关键词:《笠翁十种曲》 李渔家班 夏李村 戏曲活动 
《笠翁十种曲》的佳人形象研究综述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9Z期152-152,共1页马瑞霞 
一、《笠翁十种曲》研究现状《笠翁十种曲》是明末清初剧作家李渔的戏曲作品集。此书自问世以来就饱受争议。在清代,封建文人大多将李渔与其剧作混为一谈,主观色彩比较浓厚,对李渔的评价褒贬不一,连带着对其《笠翁十种曲》的评价也是毁...
关键词:《笠翁十种曲》 佳人形象 女性形象 研究综述 
李渔“重机趣”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55-59,共5页李雪 
李渔"重机趣"的戏曲理论在内涵上包括自然机巧的结构构思和生动风趣的语言艺术等因素,《笠翁十种曲》分别从构思的创新性、严整性,语言的通俗浅显、幽默诙谐,以及巧合、误会、对比、夸张等技巧的独到运用等方面,实践了"重机趣"的理论主...
关键词:李渔 重机趣 《笠翁十种曲》 
男权与商业的镜像——《笠翁十种曲》女性形象的符号学解读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15年第11期57-59,共3页曹佳丽 
《笠翁十种曲》代表了李渔在戏曲创作上的成就,也凸显出他及其生活的时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理想与价值判断。男权的凝视与商业的主导使得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物化的特征、弱化的倾向,完美的佳人群像更彰显出世俗化的审美趣味,映射出男性...
关键词:《笠翁十种曲》 女性主义 文学符号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